基于产镇一体理念的新型产业园构建

时间:2022-06-07 05:28:23

基于产镇一体理念的新型产业园构建

[摘要]基于产业与城镇相融合的理念,通过对区域的整体规划设计,实现对空港、镇区、物流等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以新能源车辆产业为主导,以物流空港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创造出一个集生活、生产、服务等多功能有机融合的创新产业区域。

[关键词]交通枢纽地区;产镇一体;新能源车辆产业园

前言

石油资源30年内将消耗殆尽;交通运输能耗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0%;机动车尾气迅速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祸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催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嬗变。

21世纪,是低碳与节能减排的绿色世纪,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也在寻求创新与转变。2008年以来,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09年,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众多新能源车辆产业园横空跃世。

应时局之变、谋发展之策,常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与技术优势,选址于奔牛机场东侧,打造一个集约高效、服务完善、环境宜人、具有全国品牌知名度的新能源车辆专题产业园。

常州,长三角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等距相望,区位交通条件得天独厚。作为一座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城市,常州紧紧抓住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创新型科技园的契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稳步推进“一核八园”建设,决定依托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打造新能源车辆专题产业园,分享年均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之盛宴,抢占新能源车辆产业之先机。车辆产业园建设对于促进西大门地区的空间转型,提升常州城市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明确产业园区建设思路,谋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发展

1.1 “公、铁、水、空”相结合的良好区位优势

近年来常州南、北新城快速发展,常州机场、沪宁城铁、城市高架环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常州西翼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常州西翼地区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河流以及客货运车站、港口等多种交通运输设施,是一个典型的交通枢纽地区,是常州西部的主要门户节点地区,同时也是展示常州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规划新能源车辆产业园范围以叶汤公路、机场路、新孟河和沪宁高速公路为界,占地约13平方公里。距常州机场5公里、沪宁高速道口4公里、京杭高速道口3.5公里、京沪高铁常州站11公里,内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1.2 良好的新能源车辆产业发展基础

常州市委、市政府富于创新的理念和雄厚的综合实力能够最大限度整合环境、产业、技术、体制和资金优势,打造国家级的新能源车辆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同时以常州科教城为核心,建立了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常州基地、江苏益茂纯电动汽车研究院、江苏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为主体的前瞻性研发创新体系。

目前,常州的纯电动整车研发企业有3家,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有20多家,基本形成以麦科卡、黄海汽车、江苏益茂等企业为龙头,以日本电装、星宇车灯、高博能源、伊思达电池为支撑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具有四轮智能驱动平台技术、整车优化设计技术、双定子磁悬复合转子直流电动机等核心技术研发经验。

常州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配套完善的产业链,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良好的基础,全市汽摩配生产企业已突破1000多家。

1.3 产业业务选择与关键突破口

常州市作为汽车工业的后起之秀,必须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集中力量在新能源车辆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汽车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上寻求突破,才有可能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整车与核心零部件产业是关键突破口。新能源车辆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和售后增值服务四部分组成。其中关键零部件中的驱动电机、动力管理控制单元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区别,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动辅助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生产是主要的业务选择。整车制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品实现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电动轿车、电动客车、低速微型纯电动汽车等,而电力供应是新能源汽车大量普及的基础。

2、同步构建三大板块,实现产业规模化、服务现代化与生活优质化

规划新能源车辆产业园以整车生产为核心产业引擎,培育关键零部件企业,构筑技术与管理两大服务平台,加强与空港商务、综合物流、罗溪镇区的对接,整合物流、研发、商务、居住等各项资源,打造一个集约高效、配套完善、环境宜人,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新能源车辆专题产业园。

围绕生产制造、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生活配套四大主体功能,规划以“园镇一体化、功能主题化、空间特色化”为理念,形成“一个生产基地、两个公共平台、一个人居小镇”的总体布局结构。

2.1 生产基地

生产是规划区的核心职能,包括“客车、轿车、摩托车”的整车生产,以及“油电混动系统、新型动力电池、车用驱动电机、电动控制系统、电动辅助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两大生产体系共同构成产业核心链。

产业园的整体定位是以油电混动客车/轿车、经济型轿车、摩托车等整车以及动力电池组与相关产业链生产为主体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制造与研发基地。规划整合现有的黄海客车、豪爵摩托、粤海工业等企业,于黄河路以北提供约4000亩完整土地,引进和培育客车与轿车的整车龙头企业,黄河路以南则集中发展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及机械制造等产业,形成分区明确、联系便捷的空间布局。规划突出生产基地的整体形象塑造,将管理、研发、后勤等非生产功能集中于井冈山路与黄河西路交叉口周边,融合建筑造型、滨水景观、广场,雕塑等元素,打造生产基地的形象中心、品牌中心,形成产业园区标志。

2.2 公共平台

规划以政泰路为空间主轴,于黄河西路两侧设置公共技术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两大平台,作为生产制造基地持续发展的支撑,同时服务于周边产业区,构筑空港枢纽的功能节点。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密集型机构,为新能源车辆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包括信息中心、管理咨询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中介服务、孵化器等管理服务机构,搭起企业与外界信息沟通的桥梁,以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区内企业健康发展。

2.3 玲珑小镇

新能源车辆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规划引入全新的居住生活理念,将欧洲小镇的宜人尺度、公共空间、休憩场所移植到新孟河、小横河滨水地区,塑造亲切自然、适宜交往的滨水居住社区,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场所。

依托空港三路,以贯穿东西的商业步行街为空间主轴,联系广场、公园、码头等公共场所和居住组团,统一的建筑风貌和滨水界面形成面向机场路的形象展示面,打造空港门户风采。沿溪东路南侧形成沟通新老孟河的景观水体,并放大溪东路、空港三路交叉口,建设规模达4万平方米大型滨水开放空间――罗溪公园,结合周边的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居民游憩、休闲和交往的公共场所。

3、积极引导,多方合作,共同构建产业高地与理想家园

便捷的交通区位、独特的平台优势、充裕的发展空间、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必将是一个满足各项生产活动的高效之地、永续之地和首选之地;宜人的玲珑小镇、多样的生活类型、丰富的休闲场所、独特的空间景观,让我们有理由断定――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必将是一个生产与生活高度融合的和谐之地、乐享之地和理想家园,这里的企业能觥筹于产业盛宴,这里的从业者能悠然于玲珑小镇。

上一篇:粘贴面砖的外墙面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下一篇:飞利浦领跑中国绿色建筑照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