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新农村社区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7 04:49:16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新农村社区中的应用

【摘 要】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新农村社区景观生态规划,提出景观生态学在新农村社区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方法。提高新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同时保留村落特有的景观特征。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新农村社区;绿地;生态

1. 景观生态学理论概述

1.1 景观生态学。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建立在生物学和地理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研究不同尺度人地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联系、动态发展过程及系统稳定的对策的。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更加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

1.2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1)斑块的基本原理。按照起源可将斑块(patch)分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斑块的基本原理包括:斑块尺度原理、斑块数目原理、斑块形状原理、斑块的位置原理等。

(2)廊道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廊道可以是隔离的条状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联结,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廊道在运输、保护资源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几乎能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中。

2. 景观生态设计和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

2.1 景观生态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景观设计的真正内涵是指通过对环境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它对于满足人的需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环境艺术,涉及环境工程、生物、社会、艺术等众多学科。既是诸学科的应用,也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同时也要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景观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和谐自然空间。

2.2 景观规划设计的趋势。

2.2.1 以人为本。人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归宿。西蒙茨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景观规划设计作品提炼成为基本的规划与理论的第一任,它用富有诗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得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服务对象时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喜爱保持自然地现象,并且是受到我们人类的本能驱使。合理规划,理解人类的这些本能,既能区别人鱼动物的本职,也能得知人类渴求美的心理。人们在以来自然地同时,还可以认识自然地规律,并且顺利的改造自然。

2.2.2 文化立本。社会环境因素,人文因素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灵魂。景观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对于景观规划设计业呈现出极大地异质性。

2.3 新农村社区中的村落景观要素。村落景观要素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构成要素:建筑环境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辅相成,丰富地演绎着乡村旅游景观的广阔内涵。

2.3.1 建筑环境景观要素。

(1)乡村范围及周边自然环境上,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们常说的“大尺度的生态环境”。

(2)住宅周边环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进行了绿化,一般有古树、小溪等,同时与树木、菜地混为一体,也是我国山水画的传统主题,居住环境十分优美宜人。

(3)住宅和室内环境。传统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建筑风格也因地而异。不同民族之间,在山区和平原之间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异。这些传统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重要的乡村旅游景观。

2.3.2 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实际上更多还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黄土地上,景观各异的生存痕迹记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彰显着人类无穷的智慧。自然、历史、人文诸方面因素推动着社会前进的车轮,景观的发展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类对生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农耕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在谋求生存过程中的多种多样的农耕文化景观。

2.4 新农村社区景观规划的误区。

2.4.1 脱离个性特征。盲目跟风和照搬经验在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前期,本可以吸取一些他乡别国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直接搬用套用他国经验,或者盲目跟风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策略的现象。

2.4.2 城乡等同化。一些人认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于是样样学城市建设,大搞拆村建居、大搞农村规划、大搞基础建设及硬化工程的现象到处可见。我国的农村村落由于长期处于无规划指导的状态,原有村容多数不大整洁。要建设新农村社区,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水准,的确需要专业规划和指导。然而在诸多村镇,简单地把农村规划理解为就是从平地上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居住区,导致农村居住区景观与城市住宅区景观毫无区别,丢失了农村特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我们搞新农村社区建设,追求的是城乡等值化,而非等同化。

2.4.3 经济建设破换景观环境资源。建设新农村社区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社区,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

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引进省外、国外资金,在农村兴办企业建设。这一举措的确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3. 新农村社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设计方案的主旨在于能够对于当地进而进行全面的组织和设计,从而达到以下四个基本目标:

(1)人性化:景观设计方案的特点在于运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在充分把握场所精神、历史文脉、人体尺度的基础之上,注重景观形态对人的心理感觉的影响,从整体规划的高度进行设计,将方案的各个部分融合在一起。

(2)高品质:景观设计的标准要求层次高,突出景观的生态效益,以利于形成环境优雅、美观和谐的个性化生活社区。

(3)简约性:简单、易行是贯穿设计的主线。有意识地对景观设计的要素进行简化处理,包括形势与空间的简化,在满足社区功能要求的基础之上形成能够满足和促进居民利用场地进行活动的设计,借以加强让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乡土化:无论是硬景的石材还是软景的植物都尽量使用当地物材。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都要尽可能地采用乡土耐用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使整个社区景观设计更增添乡土气息。

4. 小结

村落景观要素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作品,体现了乡村的生存智慧,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村落文化一直以它特有的朴实、宁静、和谐的意境存储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建设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有着自身特点的村落文化景观的农村对发展新农村旅游有着重要优势,有利于把新农村建设向深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婧. 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D]: 南京林业大学,2007.

[2] 梁P. 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和景观意象[J]. 华中建筑,2004,(1).

[3] 王丽云. 对新农村景观建设实践误区的思考[J]. 生态经济,2011,(7).

[4] 李敏.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延续――桂林近郊新农村景观设计[J]. 中华民居,2011,(12).

[5] 闾海. 新村规划中的特色塑造研究――以睢宁县两个村庄规划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1,(4).

[6] 程驰. “乡土景观”概念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新农村”景观设计课题实践为例[J]. 艺术教育,2012,(6).

[7] 韩冬. 浅析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2010,(26).

上一篇:沉管法管道下沟施工技术应用 下一篇:社会结构中的权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