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下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7 02:01:33

慕课时代下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比如说目前的“慕课”与“小微课”,“

>> 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大数据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慕课对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简析大数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前景分析 大数据在教育培训业的应用 慕课时代留学生教育理念的转变 大数据在教育中的“进与退”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在银行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论慕课时代教与学中的人文关怀 浅析后IT时代下“慕课”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教育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的电子商务教育模式 大数据时代下的汽车防撞智能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这是爱课程网络以及网易云课堂一起合创立的,其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我国的高校目前已经有超过16所学校加入其中,其中在线的课程一共大约是75门,包括70万多的用户都在使用。

1.2 “慕课”所在优势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实行,根据有关学校使用后的感受反应,这种资源共享型的学习方式是符合现当今社会的理念,而且已经在各国的高等学府都开始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慕课”是在线进行学习,这给没有上大学的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在家或者其他场所内进行在线学习,学习有关职业技能。“慕课”为在校的大学生又提供了另外的的一种学习模式与学习理念,与此同时也是商业思想的源泉所在。“慕课”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部分的在线资源是共享型的,不用支付任何的费用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也是给大学生最大化的福利,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件高投资的事情。“慕课”平台的资源数量是巨大的,能够为教学带来实际性质的帮助,老师可以在其中找到任何需要的教学资源。

2 “小微课”时代

2.1 平台简介

“小微课”是在2013年被提出来的,主要就是针对在校大学生所开设的平台,“小微课”平台也被称之为是后“慕课”时代,它主要就是更加细致、准确、具有代表性、能够针对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安排、多元化体现的最为明显。“小微课”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哈佛大学在2013年开设“小微课”,相关的学者都认为这是一次不小的教学改革。

(2)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也都使用了“小微课”,包容性、可持续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3)美国的加州大学在2013年秋使用了“小微课”,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是对此表示赞同与支持。

2.2 “小微课”所在优势

“小微课”问世短短的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使使用过的大学生对此都非常的喜爱。“小微课”对于大学生学习的数量具有限制,这样使得老师在管理起来就会方便很多。“小微课”有一个可以提前预选的阶段,在预选的阶段大学生能够清楚课程的性质,能够了解自己是否具备学习此门课程的能力,因此对于后期的淘汰率来说会大大的降低,起到了前期的辅助作用。平台上的在线内容几乎是针对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学生而设定的,体现了区别对待的理念。又一个新的突破是将在线学习与老师课上讲授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从各方面的角度进行学习。在线学习与老师课上讲授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模式,学生不会可以及时的向老师进行提问。传统的教育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小微课”则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授课学习固有的模式。

3 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社会当中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所使用着,它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不是能够语言所表达的。它是一个社会的热词,定义是宽泛的,因此没有具体的定义。就大学英语来说,大数据的特点显现如下: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容许大量的学生与老师,能够系统性、全面性的展示学科中的知识,所教的内容比“小微课”中的还要细致、具体,对于大数据里面的题型来说,它们都是自动归类,将与之有关系的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划分,对于学生的考察评价机制也是具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学生自身也可以进行设置,在进行数据的需要时,少去了前期的筛选工作,可以直接在大数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节约了大量的筛选时间,在进行数据提取的时候,一次就能够解决问题,不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提取。

4 结束语

随着“慕课”以及“小微课”的逐渐问世,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它们都是在各自的平台上为需求者提供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就大学英语来说,其中的知识与结构不是老师都能够讲解到的,利用“小微课”“慕课”在大数据当中的应用,更好的开展教学,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平台进行知识的掌握与学习,使其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世蓉,杨永林,丁韬,张虹,王娜.从“慕课”到“小微课”,看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2]范崇源.慕课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9).

[3]胡丽英.新媒体视角下的“慕课”发展与评判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5(14).

[4]薛丽伟.对高等教育在慕课“热潮”下的“本土化”思考[J].科学导报,2014(15).

作者简介

封伯燕(1981-),女,广东省肇庆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职称。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作者单位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上一篇:超声波车位信息采集器的设计 下一篇:可信计算下的大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