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老汇看国内演艺产业园区打造

时间:2022-06-07 12:06:30

从百老汇看国内演艺产业园区打造

摘 要:纽约百老汇剧院区通过两百多年的的发展,自发集聚为世界瞩目的演艺产业园区。其产业集聚形成的成熟产业链和主要经营方式都值得研究并能为我国演艺产业园区打造所借鉴。本文通过对百老汇的历史和产业集聚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国内打造具有特色、多层次、多功能的世界级表演艺术集聚区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百老汇;产业集聚;演艺产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J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一、纽约百老汇剧院产业空间集聚的历程

百老汇(Broadway)原义为宽街,是指纽约市区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它因众多世界闻名的剧院集聚而成为世界戏剧艺术永恒魅力的象征和代表。

百老汇起源于1810年建立的Park 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随后,曼哈顿的百老汇大街陆续出现了一批剧场和音乐厅。19世纪,纽约公共交通网的形成推动了行业街区的出现,剧院则开始汇集于百老汇大街。20世纪以来,百老汇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兴衰起伏。30年代受经济危机影响而落败,40~50年代随着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音乐剧的鼎盛发展而再度繁荣;60~80年代随着新生代的崛起、摇滚乐等新文化的出现以及社会危机和经济财政危机的发生而再度没落;80年代欧洲大型音乐剧被引进到百老汇,创造了百老汇戏剧史上最长的演出时间和最高的票房价值纪录。1995年,迪斯尼娱乐公司斥资5亿美元收购并整修了在第42街上具有标志性的“新阿姆斯特丹剧院”,成为百老汇戏剧产业集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二、百老汇剧院产业集聚的成因与影响

(一)百老汇剧院产业集聚的成因

1、大量的需求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后,北部工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激增,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巨大需求,大规模的文化建设高潮开始在东北部的城市化地带兴起,80年代,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上开始陆续出现了一批剧场和音乐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纽约市更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城市,娱乐消费的需求大增,推动了戏剧区更快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亚洲战场的爆发,使美国成为安全的天堂,世界各地大量人才和资金涌入美国,纽约成为全美国乃至世界级的娱乐中心、现代艺术的首都,而百老汇戏剧产业也开始繁荣。

2、政府的管理推动了园区的顺利发展

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的发展处于自发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起,纽约市政府开始下决心整治戏剧区内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在推动戏剧区健康发展和戏剧产业的振兴中起重要作用。市规划局陆续确定产业区内的大多数尚存的老剧场为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任意拆除建摩天大楼。市警察局大力打击区内泛滥的丑恶现象,市交通和旅游部门大力整治交通和基础设施,鼓励旅游和相关服务产业,为戏剧产业的复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园区创新能力的经久不衰

园区已形成了完整的创意产业链,从上游的创意、策划、投资、剧场整修,到演出组织、演员培训、票房推销、宣传活动、纪念品销售等,都按照社会化规模生产。戏剧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有若干专业公司承接业务,而每家公司也可与产业链中的上一链和下一链的其他公司签订短期或长期的协议,一般是每个剧目就组成一条单独的产品线。因此,剧场的拥有者可以与不同的制作公司签不同的剧目;制作公司可以与不同的创作班子签不同的创意版权;演员可以与不同的制作人签不同的演出合同,形成了一种交叉的自由组合结构,每一个产业元素都可以按不同的需要与其他的产业元素搭配以产生最佳的效益。

4、企业融资渠道广,投资风险低

百老汇戏剧创作演出的投融资方式与美国其他戏剧团体有较大的不同。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风险投资、社会赞助、个人捐助、政府拨款、票房收入等,而票房收入的比例较小,风险投资是其主要资金来源。投资者对剧目的市场性有较深的了解,往往从创意开始就全程介入,一般是就每个具体的剧目组成一个专门的股东董事会,对制作人的决策进行审核批准。一旦一台畅销剧目的行情下滑,董事会就会迅速对市场进行评估,决定该剧的生死存亡。

5、法律保护体系完善

百老汇戏剧产业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营,其运营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法律。剧目制作人与演员、乐队、编导都签订详细的演出合同,还要与工会、剧场、保险公司、宣传公司、票房促销公司等签订各种契约。法律保护尤其体现在戏剧版权方面,版权间的交易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从而保护了创作者的收益。从业人员的权益,也在法律保护范围内。投资方必须履行合同的义务,交纳应缴的税赋,承担决策失败的损失。

6、创作主体的多样化

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存在,百老汇戏剧产业在创作上始终密切跟踪观众的反映和票房的销售情况,其主题与表现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里,不同时期的百老汇戏剧有着不同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即使是在同一时期,不同的百老汇戏剧在内容与风格上也十分多样,其与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思潮的多元化暗相呼应,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或套路,也正是这种不断创新和变化的创作思路与艺术形式让百老汇戏剧的生命力长久而坚实。

(二)百老汇剧院产业集聚的影响

1、为金融危机后纽约市经济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百老汇文化产业每年的收入不降反增。2010~2011年度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上个演出季(百老汇每年5月到次年5月为其演出年度)相比,其观众人数增长了5.4%。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票房创造的价值,还包括提供就业岗位。根据百老汇联盟(THE BROADWAY LEAGUE)的统计数据和研究,以 2008~2009年度为例,百老汇为纽约经济贡献了908亿美元,其中77亿美元是游客贡献的;为纽约创造84400个全职就业岗位,其中10200个岗位直接或间接与表演艺术文化产业相关,74000多个岗位是由此带动的餐馆、商店、出租车等就业岗位。

2、造就了世界戏剧表演中心的地位。美国尼得兰德演艺公司总经理小尼德兰德通过总结戏剧产业发展的经验指出,在剧院经营中存在着一个门槛,如果越不过这个门槛,不仅形成不了产业,而且只能靠外来的资金输血维持。然而,一旦跨上了这个平台,就能够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这个门槛就是所谓的跨越临界点(cross the critical mass)。百老汇以整个纽约200多个外百老汇剧场和外外百老汇剧场以及其他演艺场所作为基础,相互衬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跨越了临界点,促进了纽约成为世界级戏剧表演中心城市。

三、对国内加快剧院产业集聚的启示与建议

纽约百老汇的成功已经引起世界许多城市的关注和借鉴。国内城市也在积极行动。例如,北京正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积极打造演艺集聚区,打造“东方演艺之都”。而上海有着充足的消费人群、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完全具备繁荣发展文化表演艺术产业的主客观条件。为此,建议尽快改变国内剧院文化场所分散、不成规模的现状,推动表演艺术剧院集聚,打造“世界级表演艺术区”,即“东方的百老汇”。

(一)尽快编制演艺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利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契机,整合优化剧院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跨越临界规模”的剧院集聚区,打造国内的“百老汇”。以上海为例,可考虑在世博会园区沿黄浦江两岸打造类似内百老汇的“浦江两岸世博表演艺术集聚区”,在黄浦区打造类似纽约外百老汇的“环人民广场表演艺术集聚区”,在静安区和徐汇区打造类似纽约外外百老汇的“华山路戏剧谷”、“衡山路酒吧一条街”等。世博会园区的优势是动迁少、空间大,可以择址新建上海缺乏的场馆(如上海歌剧院),也对世博会留存的场馆进行充分利用,再造世博会期间人气,有利于“营利性剧院”的发展;其不足是轨道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够匹配,尤其是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环人民广场地区的优势是演艺场馆历史悠久,有一定的规模(初步统计有11座剧院,历史最早的有1909年建造的人民大舞台,较新的有1998年建造的上海大剧院等),并且该区域的客流量大、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发达,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成熟;其缺点是继续拓展集聚的空间不足,现有剧院的主体多元,进行营利性经营存在一定的难度。华山路、衡山路地区现有基础较好,表演艺术产业集聚的知名度已经形成。

(二)抓紧制定演艺剧院集聚发展的政策

演艺产业集聚区要努力吸引和推动各类表演艺术,包括舞剧、歌剧、音乐剧、话剧、京剧、沪剧和越剧等传统地方戏,以及相声、评弹、脱口秀等曲艺节目在此集聚上演。集聚区的各家剧院一般实行市场化运作。但是,为了推动国内演艺业尽快跨越“临界规模门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在税收和剧场的场租费上给予适当优惠或补贴。这些优惠或补贴可以从演艺业对餐饮、旅游、零售业等产业的“外溢效应”中得到弥补。随着演艺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跨越临界规模门槛,对于效益好的剧院优惠和补贴可逐步退出。同时,鼓励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表演团体来表演,吸引更多的创作、表演等演艺业相关人才的集聚,形成人才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三)逐步完善建设运营架构破解剧院“经营难”

表演艺术集聚区需要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支持。要逐步形成零售商业、餐饮、酒店、演艺等六大行业彼此相辅相成的产业结构,促进表演艺术产业消费链的形成。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表演艺术集聚区剧目投资、制作、运营、管理的商业化实体机构,以及剧院的投资、运营等商业机构,实施市场化运作。

(四)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种类的演艺市场

要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的演艺市场,这些市场可以包括在上述剧院区以外的演出场所,包括剧院,各高校和其他单位内的演出场所,餐馆酒吧的歌舞厅等。这些不同层次的演出场所,既有营利性剧院,也有规模较小的非营利性的剧院(允许这些剧院可以享受减免税,还可以申请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以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需求。如纽约百老汇,既有适宜普通民众的低价票,也有针对老人和16岁以下少年的特定日的免费演出,当然也有适应高端人士需求的高价票(200~500美元)等,从而打造形成上海的百老汇。实际上,多层次的演艺市场不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要,还可以为高层次市场提供人才和可供挖掘提升的剧目。

(五)研究制定优秀编剧人才成长计划破解“剧本荒”

一旦剧院大规模集聚起来之后,有可能出现“剧本荒”的现象。而一部剧作的艺术价值取决于它对生活发现和表达的水平,一个编剧的创作水平取决于其对生活发现和表达的能力。剧本的创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制片人、投资商、导演和演员的配置,这些都是与创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建议尽快研究制定面向世界的优秀剧作选拔计划和优秀编剧奖励计划,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够国内诞生,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严翔.遥看百老汇的剧院经营[J]《上海艺术家》1990年03期

[2] 齐征阳.百老汇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J]《百科》2003年10月

[3] 王珉.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历史简述[J]《齐鲁艺苑》2004年03期

[4] 左学金.借鉴纽约经验建设上海百老汇[J]《科学发展》2012年第8期

上一篇:浅析西方科幻和魔幻电影中的神话原型 下一篇:河北涿州影视文化基地的问题和产业化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