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探究意识的养成

时间:2022-06-07 08:41:03

浅谈科学课探究意识的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句话在科学课中可以解释为儿童本身具有强烈的探究天性。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结合多年自身的教学经历,我发现很多时候,往往儿童刚展露出探究的欲望,就会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扼杀,说明了现代教育的缺失。而现实社会的发展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决定于国民所具有的探究意识有多强烈。总书记提出:“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因此,现行的小学科学标准也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新观点:“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既然一个人的探究意识对于自身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我们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如何利用课堂让儿童的探究意识充分地展现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儿童的探究意识。

一、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它表明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好动、好问等,对于周围的任何物体和现象,有着强烈的认识需求,而这正是引发他们进行主动探究的源动力,我们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儿童的这些优秀品质,抓住机会,通过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而对科学产生兴趣,走上正轨。在我们平常的科学学习活动中恰当地创设一些现实情境,能让学生由始至终对科学课充满激情,引发兴趣,直至激起探究的欲望。

比如说利用魔术创设情境,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我在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就表演了一回。我手里拿一个白色塑料碗,向学生交代清楚碗内外,无任何夹带和异常现象。将塑料碗内注入半碗水,放在桌上。取来一根黑色魔棒,右手握着魔棒的中部,将魔棒一端插入带水的塑料碗里,使魔棒的端头与碗底接触,然后拉开架势运上“气功”,运气运到一定程度,向上提魔棒,魔棒虽然提起来了,但碗仍然停放在桌面上。此时我就说:“气没运足,碗是提不起来的。”尔后,我再按上述方法运用“气功”提碗,魔棒与碗一起被提起而离开桌面。这时学生不由得同时发出了“哇”的声音,我让学生猜这是为什么,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还真有学生说到了磁力这回事。原来在塑料碗底上粘有一块硅钢片,而魔棒一端镶有一块具有强磁力的钕铁硼磁钢,当该磁钢与硅钢片接触时,将硅钢片磁化吸住;当我向上提魔棒时,就会连同盛有水的塑料碗一同提起来了。为了增加演出效果,第一次提碗时,用魔棒没有磁钢的一端接触碗底,这当然不能将碗提起来,然后再将棒巧妙地掉头,即可吸住硅钢片。

就这一个简单的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成功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全社会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也在提倡让儿童在玩乐中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当然前提必须是在老师有效的组织之下进行有效的活动。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尽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上的活动,而不是为了得出某一结论被动地参与。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领学生正确地参与活动的动机――不是为了玩而活动,而了为了学而活动。

在教学完磁铁的性质以后,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题目:“你能跟老师一样设计一个利用磁铁的性质来进行的小魔术吗?”学生通过一整堂课的学习,早就了解了磁铁的性质,已将近无趣,有部分学生甚至已经感到无聊了。但这个问题一出,我明显地感觉到,这部分学生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参与的积极性和程度不是一般地高。因为他们马上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了,学以致用,这本身就是教育给我们的任务,而且还是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当然,这个活动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学生没有材料,所以课堂上只能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或和同学共同设计出小魔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下一节课让学生来展示他们的表演,我相信学生们对此会终身难忘。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

三、利用提问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问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能够调动学生的智力投入,还能够促进一些非智力的成长。恰当的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投入良好的学习意愿,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

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所取舍,大多数同学认可的,可以留着进一步检验。有明显错误的,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以排除。超范围的,则说明以后再进行研究。这些取舍的把握,完全取决于老师对于课的研究程度及处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不断地取舍,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取舍能力,是引领学生思维取向的关键,能够有效地增强探究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日积月累,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一步步增强,这也是新时代下全社会对教育者的迫切期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小学)

上一篇:《特殊的旅程》六年级体验作文教学设计 下一篇:互动内容,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