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落户厦门,对外图是鞭策也是机遇

时间:2022-06-07 08:15:25

书香:新闻出版总署授牌厦门“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与厦门外图有怎样的关系?

陈嘉忆(以下简称陈):总署授予厦门市“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是对厦门市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两岸交流工作的整体成绩的肯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 厦门外图集团所做工作的肯定。这些年来,厦门外图集团在前两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在开展对台图书出版交流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实质性地推进了两岸图书交流与贸易。

比如说,外图从1989年9月成立的时候,就举办了“海峡两岸图书展”,之后又举办过两岸的少儿类、经济类图书展。外图从成立之初就把目标定位在对外交流,特别是对台图书交流上。当然,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交流,更重要是通过香港绕道进行,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尝试直接和台湾的书商打交道,同台湾的行业协会建立关系。2000年,外图在厦门举办了首届“台湾图书订货会”和两岸的“文献信息交流会”,首次与台湾的图书发行协进会合作。到了2002年10月,经过总署批准,我们承办了第13届“全国书市”的台湾展区工作,这是第一次在“全国书市”上单独设置台湾展区,从此,“台湾展区”就在“全国书市”上固定下来了。也就是在这届“全国书市”期间,我们在厦门设立了台湾书店,台湾原版图书首次在大陆公开零售。2003年总署正式批准成立外图厦门台湾书店有限公司,为推动两岸图书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5年开始,我们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此后交易会每年一届,轮流在厦门和台北举办,至2009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为两岸图书交流搭建起固定的交易平台,也就是从2005年起,两岸的图书交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年出口到台湾的大陆图书码洋就超过2000万人民币。同时,台湾版图书引进到大陆的量也逐步在增加,到2009年也达到2000万码洋。2008年9月,我们又创办了《书香两岸》杂志,当时是唯一一本在两岸公开发行的杂志,为两岸出版发行业的交流与交往提供了新的信息平台。

厦门外图与台湾出版发行界的交流是很务实的,完全是实物交易和在此基础上的业务交流,这很符合台湾业界的期待。通过这种交流加强两岸出版发行界的交往,实现互惠互利。

书香:基地在厦门挂牌后,对厦门外图的发展会有哪些意义?

陈:基地的挂牌,对外图的工作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鞭策。外图在做两岸图书交流工作上更加名正言顺,这是其一。其二, 2007年外图建立了厦门书城,除了推动厦门市的“全民阅读”活动外,还赋予这个书城与大陆其他地方书城不一样的任务――为台湾的同行提供一个现货采购的平台。书城目前日常图书品种陈列的保有量在20万以上,台湾同行可以通过“金厦小三通”航线很便捷地到厦门采购图书。20万的现货图书,在大陆图书进出口公司中是唯一的。其三,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两岸图书交流工作,提供一个更好的机遇。我们要继续增强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扬长避短,灵活经营,继续扩大图书贸易额,为两岸文化交流多做贡献。

书香:厦门书城作为台湾同业现货采购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功能是不是已经在发挥它的功效?

陈:厦门书城在建立时的定位,就有这个功能。这两年我们更加注重这个平台如何充分发挥这个功能,书城如何更好地为台湾业者服务,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比如增加书城的图书陈列品种,确保其日常品种能保持在20万种以上;实行架位管理,方便图书现采;优化内部流程,即时装箱发货。原则上,台湾同行在我们书城现场采购的图书,最快四天可以收到货。

书香:外图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在原有基础上为两岸出版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

陈:国家把这个基地设在厦门,说明国家把对台图书交流的重点放在厦门。随着两岸图书交流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现有的物流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筹建一个现代化物流基地。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提高配送的速度,力争现货采购图书的品种可以达到30万种,并争取能够建立起大陆版图书信息库,在更高水平上为台湾业界提供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物流基地建立后,可以同时满足两岸业者的采购需求,能够提供最新的图书信息以及便捷的收发货服务。

我们还会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升级自己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外图集团公司的网络化、电子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流程,通过自身的调整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再次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人才的培养。通过招收专业的人才,加强现有职工能力的培养,使我们队伍更专业,竞争意识更强,服务意识更高,满足两岸交流业务的需要。

上一篇:内容出版商创建数位经营的新模式 下一篇:做畅销书就像找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