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心理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探析

时间:2022-06-07 04:25:40

基于学生心理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文章以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为主线,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提出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并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学生管理 心理辅导 思想教育

人的言行,受心理的支配。在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中,施教者及管理者要善于透过学生行为,探究其心理动机,从而改变学生心理,纠正其不正当的行为,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和管理学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实验证实:一个长期受到漠视的人,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无关轻重的,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这个时候,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积极性。相反地,若他觉得自己受到额外关注,他就会认为自己是值得特殊对待的人,因此会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得愈加优秀以证明这一点,他会在自己的意念中变得更加自信,并有足够的动力去为成功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让自己真正变得成功。因此,我们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和精力适时的和学生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有多种:可以和学生促膝谈心,可以电话联系,可以发手机短信,可以建立班群、班长群,可以加入微博等方式多方关注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班会实施整体教育,激励、唤醒学生的积极性。由于个人的关注度是有限的,我们还可以动员、发动身边的学生干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理智、沉稳的良好心态,树立理解、服务同学的良好品格,鼓励他们在和其他同学的共同生活、学习、活动中施加正面、积极地影响,共同唤起学生自强不息的潜能,调动他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2 注意把握教育的“度”,防止“超限效应”的产生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现在大学里,我们要面对的是“90后”大学生,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又处在开放、变革、多元文化的现实生活中,思想易受到冲击,道德认知与行为约束易脱节,对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教育工作要把握好“度”,否则,极易引起大学生心理上的“超限效应”的产生,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容易激化师生矛盾,使施教难以继续,为了使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卓有成效,施教者要把握好教育的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2.1 充分了解学生,使“帮教”乐为学生接受 对问题学生,帮教前要精心准备,要全面了解学生,除了获取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还要了解其个性,帮教时要考虑、理解学生当时的感受,察颜观色,依学生的可接受度适时调整说话的语气、内容,懂得适可而止;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积极回应、解释反馈信息,让学生从心理上感知错误所在,领悟到批评和处罚是帮助其走好人生之路,学生有所悟,就能排除其逆反心理的产生,使教育显效。

2.2 把握好宽与严的尺度 大学生是有较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群体,他们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心理都在增强,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但一味的严,久而久之,学生会逆反,会无所畏惧,一味的宽松,学生会松懈散漫,只有宽严相济,才能相得益彰,一种宽松、包容、理解式的教育氛围,是对大学生严格管理的补充和完善。

3 防微杜渐,预防“破窗效应的”的蔓延

“破窗效应”的原意是如果一扇窗户玻璃被打破而没及时修理,他人就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破。引申意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会传递一种信息,导致这种现象无限地扩展,最终有可能造成弥天大祸。破窗效应在日常管理中时有发生,比如,每当大的节假日来临时,都会有个别学生找辅导员以各种理由请假,只要辅导员不经意批了一人,很快陆续会有学生不断的来请假,结果导致一些课上课人数寥寥无几,严重影响学风建设。所以,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对一些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不应小视,要防微杜渐,具体可如下操作:

3.1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教育管理经验,提前预知隐患的存在,提早做好团体教育工作,将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降低甚至杜绝隐患的发生。

3.2 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大学生应该是比较理性,明理,懂得顾全大局的群体,这也是他们做人要具备的素养。对学生一时情绪上的不接受,我们要耐心说服,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让他们感知我们是在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每一件事。学会公正、公平的做人做事,这也是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做贡献。

3.3 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 对已经发生的错误,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弥补,使危害降到最低。要教育集体成员引以为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营造文明有教养的氛围,减少或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4 鼓励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积极进取,避免“习得性无助心理的”的滋生

习得性无助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它是指环境或失败对人们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其行为表现为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样的心理很容易在学习成绩差,品德不良,长期得不到肯定的学生中产生,因为他们在多次遭受失败和挫折后,易产生厌学情绪,错误的认为无论自己多努力,结果仍是差的,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开始放弃一切努力,不求上进,认为事情反正都这样了,他们失去面对生活的信心,也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误认为眼前的事就是将来的事,轻易接受现状并不去改变。这种心理是危险的,它不仅让学生浪费青春,而且失去改变人生的机会,为了不让这种不良心理潜滋暗长,我们应该做好以下的努力:

4.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理想、信念、信仰构成人的基本价值系统,它是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为好,怎样为坏,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等的观念、思想、态度的总和。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建立主要来源课堂灌输及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各项实践活动中,我们有责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纠正学生理想信念的误区,避免他们将理想信念建立在空中楼阁和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上,让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及造福人类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石。

4.2 营造良好班风、学风 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仍以班级为基础,班级的好坏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影响较大。为了营造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对新生除了军训和入学教育,还要引导其制定学习目标。学院对学生的考核,应该及时反馈到班级,适时帮教,督促整改;大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三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心态,积极参与创业培训。

4.3 加强成功心态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成功无捷径可走,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希望。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客观正确的看待自己,在遇到问题时,别人可以给你分析、给你安慰,甚至给你评价,但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自己是成功的决定因素。第三,要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长,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功永远属于那些不畏艰险,愿在崎岖道路上不断攀登的人,因为他们有学识,有方法,有能力,而且能用自己的成功造福人类。

5 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避免“马太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

“马太效应”是指个体或群体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简言之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也有这种情况发生,比如,学习好的学生会一直优秀,学习差的不加强引导会更差,甚至导致品行不良。“马太效应”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的各种竞争中,它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他对成功带来的倍增效应,可使人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而成为自己不断进去的动力,达到好者愈好。而对失败带来的冷遇与嘲笑,就容易使人悲观丧气,久而久之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造成差者愈差。所以,在教育与管理中,我们应该重视“马太效应”,重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在成功面前不飘飘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鼓励学生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从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能力锻炼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避免“马太效应”消极负面的影响,使我国教育真正达到面向全体。

参考文献:

[1]熊伶俐.高教论坛——教书育人.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中的应用,2012(05).

[2]姜女燕.高教论坛——教书育人.论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理论灌输,2012(05).

[3]王楠,孙美荣,周段编著.漫画心理学:最简单易懂的心理常识.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04.

[4]邓叶染编著.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郑州:中国农民出版社,2009.04.

上一篇:浅谈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及故障分析系统的完... 下一篇:韩语分类词与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