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06-07 02:21:59

语文课堂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就有了动力,就能激活大脑细胞,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1. 设置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从拨动学生情感的因素入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健康的、进步的喜怒哀乐爱憎情感,让文中情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例如,在讲白居易《卖炭翁》这首诗的时候,利用背景导入,此时我趁热打铁紧接着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请听配音朗读《卖炭翁》,边听边思考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的好奇心已被激起,主动去探求这首诗的内容,每个同学都在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没有一个不动脑筋的,没有一个溜号的,学习自觉主动了。

2. 设置意境。意境是语文材料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氛围。意境的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情境,即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悟,深入作品中那只可意会的美妙和思想底蕴。如在讲《紫滕萝瀑布》一文教学中,运用绘声绘色的配乐朗诵来设置意境,引导学生闭目聆听,为学生创造一个想象氛围,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并主动感受紫滕萝花的美和给人们带来的生命活力。

3. 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之为工具课。”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用。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我在讲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让学生续写结尾,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回来后在船上又遇到了原来的于勒,这是于勒在试探他们是否有诚意”,有的认为“回来后又遇到了一个于勒,与前一条船上的于勒不是同一个人,这个才是真正的于勒”,还有的认为“于勒来到了他们家,又骗走了他家的财产”……虽然观点不一,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 美读法。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书不读透,其它的什么都谈不上。所以,对课文中的美文要不惜时间去读、去领悟。在学生读文时,老师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见解强加给学生。因为每个孩子的经历不同,阅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去质疑、去品赏、去感悟。

2. 追问式。以追问的形式设置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向着既定的目标思考。如学习完文言文老舍《草原》之后,我进一步追问:“你在思想有哪些触动?你受到哪些启发?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收获,达到了共同交流,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3. 绘图式。在讲诗歌时,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了让学生对此句进一步理解,更好地掌握,我让学生根据此意境绘一幅画,绘画结果选出了比较好的在板报中展示,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4. 表演式。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我让学生分组将它编成小品,要求依据课文材料设置情境,正确把握人物性格……从而通过表演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表现出更为深厚的兴趣。

5. 赏析式。许多著名学者、科学家、文学家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孩提时代经典文化的耳濡目染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精神的种子,往往从此入心。而语文课中的美文赏析,只能由老师提供一篇美文,学生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我在所教的班级,开设了背诵经典古诗词活动,让口才、文才从背诵中开始,素质、气质自美文中升华。

6. 示范式。作文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水文,学生在下面写。写完之后,师生共同评改。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作文课不再是老大难了。

总之,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正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引导学生施展才能,主动学习,并养成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中低年段寓言教学的“四化” 下一篇:浅谈想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