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技术

时间:2022-06-07 01:00:11

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技术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批标准化的饲养场逐渐建立起来。畜禽养殖规模逐渐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是畜禽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畜禽疫病呈现高发趋势,常常因为防治不及时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探索畜禽养殖场疫病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防疫和消毒不到位,不能坚持做到全进全出,不能做到自繁自育,不能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给畜禽养殖场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利。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湖镇 畜禽养殖场 综合防疫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70-01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提出要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引进企业落户园区,做好农业布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出要坚持“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科技强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发展环境,引进企业落户,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畜禽养殖大镇,该镇在促进地区畜禽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包户、村级防疫员保质量”的包保责任制,联防联动联控,通过成立防疫专业队,分期分批对辖区内畜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进行免疫注射,同时做好鸡新城疫等其它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到“不漏一村一组一户,不漏一畜(禽)一针”。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进行跟踪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建立疫病防控台账和畜禽养殖档案,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1 科学选址布局

科学选择养殖场地址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帮助,养殖场应该选择在远离人群、村落的、有适合的养殖用水的地区建场。养殖场地势较高,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的矮山坡,严禁在化工厂、学校、医院和主要干道旁边建设养殖场。水质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中大肠杆菌、钩端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应符合相关要求,保证水源靠近养殖场,并且不容易被污染。要修建一条连接主要干道和养殖场的公路。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地块大小和常年风向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按照主风向将整个养殖场划为生产区、生活区、粪尿污物无公害处理区域,每个圈舍左右两侧的距离应该保证在15~20m之间,前后间距以圈舍两倍高的距离为宜,确保圈舍和圈舍之间的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距离,方便圈舍通风和采光。

2 有效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首先,禁止外来动物进入养殖场内。很多动物是病原微生物的携带者,在这些动物身上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是和家畜家禽接触之后会将病原传染给他们,从而导致养殖场发病,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禁止猫科类动物、犬科类动物、鼠类以及野生鸟类动物接触家畜和家禽,避免弓形体、衣原体、口蹄疫、禽流感传播到养殖场内;其次,严格控制好进场人员。严格控制好外来人员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需要进入养殖场的外来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后才能进入。在养殖场内部出了生产区域、生活区、接待区和场区需要设置安全距离之外,最好在区域和区域之间建设绿化带。养殖场内部饲养人员外出回来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之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域。外来人员禁止进入养殖场内部,必须要进入的话,要严格执行养殖场的消毒制度。

3 坚持自繁自育和全进全出制度

首先,坚持自繁自育养殖制度。自繁自育养殖制度是杜绝外来病原传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该种养殖制度能够保证养殖场相对封闭,外来病原不容易侵入,通过相对封闭的饲养环境,饲养人员清除养殖场的疫病种类,发病后更容易诊断,能够通过科学的技术进行诊断。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从外地引进种畜,在做好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的基础上,到场后需要进行至少1个月以上的隔离后才能混群饲养;其次,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畜禽养殖舍一般按照畜禽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及建造,通过对畜禽进行科学分群,不同时期的畜禽动物在不同的圈舍韧骋换养殖,减少畜禽应激发生,确保动物生长均匀。当一个群体的动物发病之后,不会迅速传播到其他群体中,诊断和防治比较方便。

4 做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工作

首先,明确防疫责任。要想做好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工作,保证畜禽动物健康成长,除了做好科学的饲养管理工作之外,还应该认真做好疾病诊断、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多种工作。畜禽养殖场应该在当地兽医部门指导下制定兽医卫生防疫工作计划,制定各个部门防疫卫生责任标准,建立畜禽动物疫病防疫机制,全面掌握地区的动物疫病的流行和发生状态,根据兽医卫生工作计划,开展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和普通疾病的防控工作;其次,疫病诊断。迅速准确的进行疫病诊断是防控疫病的有效措施。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兽医学、传染病学等诊断方法,快速准确的诊断出疾病;再次,预防接种。在疫病流行过的区域和养殖场要重视定期做好该种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并定期检测动物体内的免疫抗体,做好强化免疫工作,确保动物体内都有充足的免疫抗体,避免疫情再次发生;最后,及时药物防治。当养殖场动物出现发病症状之后,要及时将动物进行隔离,并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药物和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病原微生物类型选择合适药物治疗。规范养殖户用药行为,在诊断结果未出来前,禁止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引起致病菌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开创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新局面[J]. 刘源. 中国畜牧业. 2016(22)

[2]聚焦提质增效 坚持农牧结合 助推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J]. 于康震. 中国畜牧业. 2016(22)

[3]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张伟,谭萍. 当代畜牧. 2016(05)

上一篇:散养猪疫病防治在农村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分析 下一篇:提高奶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