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高校“生药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时间:2022-06-06 06:23:23

基于地方高校“生药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基于地方高校“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改革的合理性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优化理论课程,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环节,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核心内容。从而实现铜仁学院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相关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药学;课程改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08-02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药学专业课程,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来源药物的科学。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研究生药的来源、品种鉴定、品质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药用资源合理高效开发与保护[1]。铜仁学院位于武陵山区域,拥有以梵净山为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基于当地丰富特色的药用资源,~仁学院开设了以符合当地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当地丰富特色药用资源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背景,从而,实现学生具备从事生药的生产、使用和研发等相关学习能力,并具有研究和开发生药资源的相关能力。2015年10月,中国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的诞生,再一次把“生药学”的领域推向了科研的前沿。为适应新时代药学科发展的需要,铜仁学院对“生药学”课程进行了试探性的改革,并取得一些成效。

一、“百草园”的建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利用业余时间在实验室旁边的空地上建立了约200平方米的药用植物栽培场所,并取名叫“百草园”。园内有进近50种市面上常见的中草药。每味药材都标好拉丁学名、科名及药用部位。从种子的萌发到药材的采集,学生目睹了整个草药的生长过程,充分的感性认知激发了学生们的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学习提供的浓厚的学习求知氛围。与此同时,“百草园”为后期“药用植物学”室外实践活动提供了场地,培养学生掌握鉴定药材植物形态特征以及野外药材认知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是最好的内源性动力,一旦教师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那“生药学”这门课程教学活动就会很轻松和顺利地推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也会更为默契,有利于学生的长远成长和进步。

二、理论教学的改革

理论教学内容繁杂,理论笔记抽象难记,再加上在有限学时范围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师就会不自觉地忽视了具体生药的讲解,关键内容草草带过形成单一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需要记忆的内容在每天增加,知识点之间容易变得模糊,学生也会变得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主动性[2]。鉴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生药学”教学理论改革应以教学计划为依据,结合铜仁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实际,本文对“生药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

“生药学”各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所以知识点比较繁杂,再加上新的研究成果,这样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学习难度增大。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变得尤为重要。对课本涉及到的233种生药(其中药用植物198种,动物用药23种,矿物用药12种)进行精简优化,可分为常用生药、名贵生药、剧毒生药,精简后有75种重点生药。对于常用生药需要以药材性状鉴别为侧重点,利用课件照片辅以伪品对照讲解(例如:对照图片,八角果实外露、果柄较长;,莽草果实相对封闭且果柄较短);名贵生药要求掌握全部内容(例如:如何区分人参6年生与3年生的区别);剧毒生药应重点讲解毒性成分、现代临床使用方法和计量以及炮制加工方法(例如:罂粟,八角莲)[3]。

为打破传统“满堂灌”授课形式,“逆转课堂”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采用启发式,探索性模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将班上分为6组,每组8人,确定一名组长。将教学内容简单部分提前一周时间分发给各组进行分组自学试讲。学生讲课时间为20分钟,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补充,最后由老师总结和点评分析。这样极大提供了学生上课的互动积极性,同时也较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效果显著,融洽了师生关系。

“生药学”与其课程有所不同,其在教学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生药外部形态以及显微结构特征等形态学内容。所以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大量的图谱和照片做成PPT课件形式直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对不常见且容易混肴的生药,更需要收集图片制成课件,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同时拓展了认知面。

此外,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介绍本土药材,比如德江的天麻,石阡的缬草,松桃的冬柏等。这样通过对本土药用资源的介绍,增加了学生对自己家乡药用资源的了解,同时激发他们对“生药学”这么课的热情。只有通过让学生多了解自己家乡特有的药用资源,才可能让他们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加对家乡的热爱,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感:学好“生药学”知识,推广家乡的药材,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三、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充分利用贵州本地优质野外生物资源进行室外教学。如组织学生到梵净山、亚木沟等进行见习和现场教学。野外课堂教学具有实地体验相对比较直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取大自然第一份资料。同时,野外见习的珍贵生药标本和照片更加有利于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大普查和梵净山地区中草药资源的研究。

2.优化实验内容,除了微观鉴定,创新设计实验。(1)取适量的姜黄,通过乙醇浸泡,得到相应的醇提取物浓缩;(2)去一定量的姜黄醇提取浓缩物制成标样,用毛细管粘取样本点滴在TLC薄层板上;(3)用吹风机吹干放入设定溶液比例的试剂中;(4)拿出TLC薄板,用吹风机吹干,放入UV灯下,标出物质分离位置,然后用10%浓硫酸和90%乙醇溶液进行吹洗,加热。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做好实验数据收集工作。

3.“生药学”的学习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中药调剂师”有着密切,所以我们可以在实验室设计相应的测试模式。每次在是实验室标本台上放置十几种药材,让学生进行性状观察,仔细辨别,最后再由老师讲解药材的主要性转特征来加深学生对一般药材的鉴别能力。学校新建实验室内有标本室700余种,包括贵州特色苗药以及名贵中草药,全天向学生开放。为将来从事药学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国家中“药调剂师资格”考核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

四、结论

总之,“生药学”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且持续发展动态过程。课程的合理改革关乎到人才培养质量。“生药学”课程实践性较强,把生药的种植、采收炮制、化学成分、性状鉴定等方面紧紧结合在一起。目前本课程还存在教学团队结构士学位青年教师比例尚不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上药学课程教学和其他省份以及国外进行交流与合作。在贵州省“大健康”绿色医药生B的氛围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当代医药发展的趋势,将科研成果和经验融入新建的教材中,融入到课堂当中。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作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萍.生药学(第3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4.

[2]牟玲丽,翁榕安,冯星,等.浅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51-753.

[3]黄显峰,吕鹏飞.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生药学理论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2):195-197.

Reform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Curriculum of "Pharmacognosy" Based on Local University

XING Ming-ming,CHEN Shi-xue,LU Zhong-ying,DU Shi-jie,YAO Yuan-yong

(School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Abstract:Pharmacognosy is a practical subject. Basing on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in teaching of pharmacognosy in local university,the rationaliz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is one of the key demand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ptimizing theory course and enhanc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ourse is the cor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It helps to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by cultivating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related talents in Tongren University.

Key words:pharmacognosy;curriculum reform;experimental teaching

上一篇:科研能力导向型研究生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基于“项目驱动”的自动机械设计课程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