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06-06 12:17:05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甚至对问题的分析和判决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也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教学关系,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也就是说,学生要尊敬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惑,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敢于表露自己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自己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于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2004年4月1日美国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领空撞毁我国军用飞机,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热点问题,学生们都比较关注。在教学中,我结合这一事件,向学生们提出了: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否偶然?这一事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们经过热烈讨论,都清醒地认识到,美国这一做法是对我国的粗暴侵犯,是美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强权政治的一种表现,进一步认识到美国标榜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虚伪性。同时通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强大才能免遭外侵,落后就要挨打。美国之所以这样大胆妄为,原因之一是由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相比之下,我们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全民的素质。作为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富强结合起来,要扎扎实实学好知识,掌握好本领,为个人的成功而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设疑,也可以假设一些事件的发生或事态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不一定准确或科学,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解决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学生创新信念、创新动机、创新意志和创新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表现,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从中找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只要观点新颖,回答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我们就可以肯定学生分析的方法或方式,然后就问题的内容进行判断。我们在向他们解答问题的同时,应该肯定他们的这种思考,从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尽力打消他们的顾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发散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探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巷口中学)

上一篇:浅析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浅谈在中职学校体育课中开展团队合作学习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