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时间:2022-06-06 10:30:4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年均增长率超过9%。近几年,我国又进入了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为特点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2003年GDP增长9.3%,2004年至今年上半年,GDP均保持在9.5%的增长水平。但要看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地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实现的,仍然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特点。目前,我国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到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额的73%。

“九五”期间,我们已提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今天看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很多,比如:自然资源投入模式、技术进步程度、经济结构特点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资源投入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资源投入模式是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资源投入模式不进行彻底变革,经济增长方式也就难以实现根本转变。

实现资源投入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价格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之一,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价格扭曲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市场化价格机制初步形成,价格杠杆对生产和消费的调节力度和范围不断加深和拓宽。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资源价格改革相对滞后,资源的廉价甚至无偿使用仍然普遍存在,资源价格呈现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的扭曲局面。资源价格的扭曲,一方面使得资源价格无法有效、真实地反映社会需求,价格机制无法按照市场规律来调节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企业和社会缺乏珍惜资源的压力,破坏式或“挑肥弃瘦”式开采普遍存在。比如:在号称“半盆油、满盆天然气”的鄂尔多斯盆地,破坏式开采和非法开采十分猖獗,非法开采量占到当地地方总产量的70%以上;另一方面,资源的廉价或无偿使用,还带来了浪费和效率低下,鼓励了损害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据测算,我国目前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仅为30%,乡镇煤矿仅为10%,共生、伴生矿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矿产总回收率只有30%,而国外先进水平都在50%以上。我国铜、铅、锌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仅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等未被合理回收。

这种资源价格机制下的资源投入模式,反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就表现为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不改革资源价格机制,就难以实现要素投入模式的根本变革,也就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上一篇:资源价格改革拉开大幕 下一篇:资源价格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