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时间:2022-06-06 10:16:54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本文结合学校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和实践,阐述了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就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展示了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索

当前,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技工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我们首先根据职业资格鉴定要求,从相关企业的岗位分析入手,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总结出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景模拟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同一性原则,形成职业性专业体系,接着将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依据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知识和技能要求。

该专业需要学习电气识图、电工基础、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技术、无线电知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安全用电、无线电调试等课程,经过改革的教学过程以模块教学为主线,突出职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以基本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创新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拉近校企距离,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依据模块化课程标准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适时性原则编写出教材。学校电气系已初步编制出校本教材,同时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建设项目课程一体化教学基地。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全部放在实验室进行,由传统的教学转变为“知识+操作技能”的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此,将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整合为2个模块10个子模块进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每个模块都给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达到的操作技能。在使学生掌握常用专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熟悉电子元器件特性、电子技术、手工焊接技术等专业基本技能,能分析判断各模块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组装各种电路的水平,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各模块的知识点及对各模块电路的功能测试、分析与应用。

理论知识点安排应合理。对于每个模块中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有的模块要放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讲述,如电子元器件的检测,老师必须要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入门。有的则可放在实验后用讨论、提问、总结的等形式获得。

由浅入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每个模块的教学,要由浅入深,开始的几个模块都要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与实物进行对照说明,引导学生使用导线和挂箱搭接线路,在万能板上设计电路装配图。对于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知识技能连接点,也一定要向学生阐述清楚。

三、一体化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立体的,如讲解法、演示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和讨论法等等。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也需改革,制定与职业教育特点、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突出技能、能力考核,加强过程考核,构建能力考核、技能考核、知识考核、过程考核、职业素养考核于一体的评价体系。根据企业、行业用人标准,结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制定以能力为本位、以产品为对象的考核标准。组建由学校、社会、企业、行业等多方参加的评价机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四、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实施后,我们对试点班进行了测评。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制作,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仪器仪表的使用,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点和技能点均比传统教学的学生掌握得更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有很大的改变,喜欢参与到小组中来主动完成任务,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与学生交流分析,一体化教学把枯燥的、难理解的电路原理变的更容易理解。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验室、实训室为中心,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五、结语

电子技术与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职业院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大有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全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行水,木子.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俞喜琴.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信息,2011(18).

上一篇:啤酒不锈钢发酵罐底部裂纹焊补工艺初探 下一篇:铁氧体磁性材料坯体烧结窑机械推进器构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