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保护的孤僻女孩

时间:2022-06-06 08:27:57

被过度保护的孤僻女孩

三四岁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通常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与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此时,孩子依恋同伴的强度增大,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显著增多。这也是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而文中的兰兰在同伴相处方面的表现却是回避和退缩……

仝女士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说她的女儿兰兰好像患了孤僻症。兰兰今年4岁,上幼儿园中班,性格内向、腼腆。3岁那年上幼儿园后,兰兰就经常闹着不去,说不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仝女士心疼孩子,就顺着她,以为长大一点兰兰会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如今上了中班,兰兰却更不愿意去幼儿园了,每天早上一提上幼儿园就大哭。

通过仝女士的讲述,我知道兰兰也没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主要是胆小、腼腆,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兰兰不仅不想上幼儿园,就连和邻居小朋友相处也总是怯生生的。有一次,一个小她两岁的小弟弟和她闹着玩,从她身后吓了她一下,兰兰马上大哭起来。从那以后,兰兰自己都不敢下楼了,每次下楼都得姥姥陪着。

三四岁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通常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与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此时,孩子依恋同伴的强度增大,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显著增多。这也是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很显然,兰兰在同伴相处方面的表现是回避和退缩。

4岁的兰兰为什么害怕与同伴相处?如何帮助她走出困境?我准备通过沙盘游戏来与她互动。

过度保护与缺少关注

第一次见兰兰,是在一个周六的下午,仝女士和丈夫一起带孩子来的。兰兰长着大大的眼睛,一副乖巧的模样。当我蹲下来试图和她打招呼的时候,她怯生生地往妈妈身后躲。她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和仝女士跟我介绍的一致:内向、胆小、怕生人、黏妈妈。

我请仝女士陪着女儿一起和我到沙盘室。

看到满架子的沙具,兰兰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小娃娃、粉红色的小床、小桌子、盘子、食物……兰兰急不可待地搜罗了一堆的沙具放在了沙盘里。不一会工夫,整个沙盘就被堆得满满当当的。看样子,兰兰是要组织一场热闹的聚会,但是仔细看又不像是聚会那样有序。

这时,兰兰拿起一个沙具汉堡,用她漂亮的大眼睛看着我,没有说话。这表明她已经和我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这时,仝女士已借口上洗手间离开了沙盘室。兰兰拿了一个沙具小女孩放在沙盘的正中央。有趣的是,这个小女孩不是站在那里,而是躺着。兰兰在一堆零碎的小玩意中找到两把小伞。那种沙具小伞像火柴棒一般长短,兰兰用她的小手使劲地想把伞撑开,却怎么弄都撑不开,只好求助于我。这么精巧的小玩意儿,我也费了半天劲才撑开。兰兰在一旁耐心地等着,抿紧嘴唇暗暗跟着我使劲,始终没有放弃的意思。等我把伞撑开,她高兴地接过去,小心地遮在沙盘里那个躺着的沙具小女孩的上方。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沙具小女孩,一副少女的模样,手里还托着一只和平鸽。我纳闷,有必要让她躺在地上,身上还遮着两把伞吗?

孩子第一次玩沙盘游戏,我一般不对孩子所玩花样的象征意义做确定的结论,而是会提出一些假设。沙盘中的小女孩有可能是兰兰内心自己的影像,而撑开的那两把伞无疑代表“保护”。兰兰一定要把两把伞都撑开,一种可能是她在抱怨生活中的保护太多了,另一种可能是她在抱怨生活中的保护还不够,所以才希望多撑开一把伞。兰兰到底在表达什么,需要在今后的沙盘游戏中进一步证实。

无论兰兰在表达什么,这种表达本身非常重要,既是她内心负面情绪的宣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梳理。更重要的是,当她感到把这种内心的体验表达给了可信赖的成人,她会有一种安全感,这是心理修复的基础。

看孩子玩沙盘游戏,只要默默地看就行,诸如“你摆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摆”“你愿意讲个故事吗”等等询问会打扰孩子。此时,沙盘中的沙具在诉说着一切。对于成人来说,不仅需要用眼神、姿态、表情等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与保护,更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沙盘游戏中去。成人营造的这种温馨、自由、安全的氛围,孩子能够感应到,有了感应,孩子自然愿意和你在一起进行心灵的沟通。

兰兰继续做她的游戏。此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细节:沙盘中,在一大堆沙具中间,有一个非常小的角落。小小的角落中央是一张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婴儿床,躺在床上的婴儿非常小,而且婴儿床是倾斜的。婴儿床旁边没有明显的照顾者,虽然有一个沙具成人在不远处,但是却有一堆玩具压在他身上。

如此丰富的沙盘中,大家都很忙碌,很欢快。然而,这一部分投射的是孩子内心的某个细腻的小角落,是不被照顾的、被忽视的。

这个细节和被两把伞保护的女孩的情境相呼应,究竟在暗示什么?还需要日后在与仝女士的沟通及兰兰的沙盘作品中寻找答案。不过,对兰兰来说,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兰兰玩累了,吵着要妈妈带她回家。我事先已和仝女士约好,为了让兰兰像自然地玩游戏一样来诊所做沙盘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之间不做交流,而是等到她们母女回到家以后,我们再进行电话沟通。

兰兰第一次玩沙盘游戏一直在表达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保护过度,第二层意思是保护不够,自己被忽视。我请仝女士仔细思考,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对兰兰保护过度?孩子哪些需求被忽视了?这些与兰兰害怕与同伴相处有什么关系?电话中,仝女士似有所悟,但又说不清楚。我宽慰她,不要着急,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我没有给仝女士布置具体的任务,因为她为女儿的异常表现已经着急很久,在这个时候非常需要我的理解和支持。妈妈内心安定了,孩子更容易恢复。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协助仝女士找到帮孩子走出困境的方向,确立了方向,后面的路才好走。

无理取闹与合理抗议

仝女士告诉我,在第一次沙盘游戏后的第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她问兰兰去不去幼儿园,兰兰爽快地答应了。老师反映,兰兰在与小朋友相处时,虽然还是比较退缩,但是不像以前总是黏着老师了。兰兰的变化让全家人惊喜不已,同时也增强了治疗的信心。

沙盘游戏是孩子潜意识的非语言表达,关键是咨询师要“抱持”孩子所表达的内容。所谓“抱持”,就是理解、支持、关怀、包容和保护。一旦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了他表达的信息,他就安心了,踏实了。虽然很多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把那些具体问题先存放在沙盘所代表的心灵花园里,孩子便可安心地正常生活了。

我把沙盘游戏的道理讲给仝女士听,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第二次和第三次沙盘游戏中,兰兰依然在表达“保护”这个主题。她的沙盘中出现了垃圾场、绿色植物和正在建设的街道。

不难看出,垃圾场与兰兰第一次沙盘游戏所呈现的不被保护的部分是相呼应的,都是被忽视的角落。成长过程中,兰兰需要有人鼓励她大胆尝试,给她尝试的机会,从一次次克服胆怯心理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从而慢慢建立自信。然而,兰兰的希望落空了。每当她退缩,妈妈和姥姥马上出面保护她,说:“我家兰兰胆子小……”

这些问题暂时还解决不了,可以先把它放在一个角落里等待处理。接纳使改变成为可能。绿色植物是兰兰自身有序与有能力的部分,而街道则是成长和发展的象征。

在第三次沙盘游戏中,兰兰突然对我说,她需要水来浇树。我用一个大号可乐瓶子装水给她。我以为兰兰用一点点水就够了,可她把那一大瓶水“咚咚咚”地全倒进了沙盘,然后举着空瓶子对我说:“我还要!”我满足了她的要求。兰兰又把满满一瓶水全倒进了沙盘。水已经越过了沙具的表面,顺着沙盘的缝隙渗到地板上了。

“再要一瓶!”兰兰又把瓶子举到我面前。兰兰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究竟在表达什么呢?这有可能是她长期被溺爱,无理取闹的一种方式。如果是这样,我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告诉她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她是在合理抗议,成人给她的爱太多了,泛滥了,但这些爱不是她需要的。如果是这样,我就必须满足她,让她充分表达出来,我才能真正帮到她。

我迟疑片刻,做出了判断。凭借直觉和兰兰目前的表现,我感觉她应该属于第二种,即她在向我表达她不需要的爱已经泛滥了。于是,我接过可乐瓶子,又帮她装了一瓶水。

倒完这一瓶水后,兰兰接着要了第四瓶,再次全部倒进沙盘。水溢了出来。此时,沙盘游戏结束了,兰兰显现出了我从未见过的轻松。

负面暗示与核心家庭

兰兰结束游戏时的状态让我确认,她确实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告诉我,她无法承受那些不必要的保护。我庆幸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通过沙盘游戏,兰兰把内心的不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尽管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单单是表达出来,问题实际上已解决一半了,因为兰兰心里踏实了,她知道,问题先放在那儿,是可以解决的。我相信,接下来的治疗,她会有更加令人欣喜的变化。

在之后与仝女士的电话交流中,自然地说到了兰兰的沙盘游戏主题“保护”。

我得知,兰兰性格比较腼腆,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与她打招呼,她便会本能地害羞、退缩。此时,姥姥或妈妈会马上把兰兰抱在怀里,告诉客人:“我家兰兰胆子太小,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妈妈带着兰兰在小区里玩,妈妈担心兰兰胆子小,被欺负,也总是迫不及待地去和小朋友谈条件,告诉他们让着兰兰一点。上幼儿园这件事更是典型。其实一般孩子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兰兰在小班的时候却频繁不去幼儿园。妈妈和姥姥的理由是:“我家兰兰胆子小,需要更多的照顾和保护。”

问题逐渐清晰了。表面上,兰兰得到了很多的保护与照顾,然而,她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她更希望成人鼓励她大胆尝试,自己体验如何化解与小朋友之间的冲突,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我建议仝女士,今后在生活中对兰兰适当放手,鼓励她大胆与陌生人交往,当发现她在交往方面有点滴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当兰兰害怕、退缩的时候,不要马上抱起她,说“我家兰兰胆子小”之类的话,因为这类话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暗示,容易强化孩子内心的恐惧。另外,由于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兰兰心里缺少一个明晰的核心家庭概念(核心家庭指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内心是不稳定的。所以,我建议仝女士要说服丈夫,每周至少两次一家三口在一起活动。

场景有序与内心安定

随后的几天里,仝女士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她陆续告诉我,兰兰在交往方面进步很大,见陌生人不再躲避了,在幼儿园吃饭敢主动找老师要纸巾了,等等。

接下来的几次沙盘游戏,兰兰已不再表达“保护”的主题,作品变得和谐有序起来。她还是时常设置聚会的场景,比如,她会摆一个小熊的生日聚会,有餐厅、舞厅、游乐厅,显然有了分区。这表明她无序的内心世界在修复。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看,她的行为表现正是如此。兰兰的变化何以如此显著?一方面,幼儿问题形成得快,及时、正确地干预也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仝女士及其家人的积极配合也非常重要。

我建议仝女士利用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朋友聚会、同事郊游、小朋友生日聚会,鼓励兰兰和同伴交往。另外,要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请老师协助,鼓励兰兰主动与同龄小朋友沟通。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玩沙盘游戏会形成依赖,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沙盘游戏是内心的表达,当孩子表达够了,自然就不想来了。第六次沙盘游戏后,仝女士反馈,兰兰偶尔会提到沙盘游戏,但并不执著。这说明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满足了。我为兰兰的变化感到开心,也祝愿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别对孩子说“快点” 下一篇:女儿患了“钟情妄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