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关提问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6-06 01:29:20

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关提问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本文从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内容)、分析与建议等几个方面,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在教学中提问效率对教与学的影响及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提问 调查

一、调查目的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法要求,围绕重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作为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提问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励学生追根溯源、掌握知识的动力,然而有时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常存在提问目的不明,提问方法不当,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

针对“物理课,堂堂问,课课开展大讨论”的现象,通过了解我校学生对课堂中提问的意见和反映,我发现其中的一些不足,总结其中的得失,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二、调查范围

在本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中,每年级任选两个班的学生,共计三百一十八人,问卷回收率百分之九十五。

三、调查方法

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其中三十人分三次进行座谈,核实调查结果。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一般地,教师在每个课中提问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一般在4―6次居多,其中高二反映出提问次数比其他年级要多一些。

2.认为教师所提的问题有难度的个数。

从表2中不难看出: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难易,其中3―4个问题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占76.17%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拓展思维,积极动脑。

3.教师所提问题的难易梯度变化。

在表3中,教师提问时比较注意难度的梯度变化,有一定的延伸性,但还有10.93%存在与其相反的情况。

4.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反映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

在表4中,教师一般所提的问题能较集中地反映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已占92.4%,令人可喜。

5.教师提问后是否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在表5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通过讨论或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的提问。

五、分析与建议

由上面的统计不难看出:在现有的教学实际中,课堂提问的表现形态、次数、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等方面还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认为这些表现除学生能力上的个性差异之外,从教师指导教学的角度而言,为更好地增强课堂提问效果,应注意以下方面。

1.控制课堂提问次数。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持续较长时间。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35分钟,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需要提问的内容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并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思考、讨论。问题解决了,这一节课就完成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事实上,如果提问过多,教学的重难点就难以突破。有专家指出单一的课堂提问,在高年级使用应减少一些。

2.把握好难易度设计及难度变化。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课堂提问要掌握火候,找准发问的契机和角度,可问就问,不必问就不问,张弛有度,恰如其分。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难问题化为易问题,为学生铺路架桥,力求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起来,并向纵深发展,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3.课堂上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白时间。

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需要,学生一般只有在老师及其他学生的启发下,才会对某一个问题有较深的认识。个别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急于求成,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作适当引导。往往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过程的缺陷得不到及时弥补,思维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失去锻炼思维能力的良机。长此以往,无形中滋长了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浅探 下一篇:巧用身边器材,拓展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