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

时间:2022-06-05 08:51:22

“减负”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

[摘 要] 机械、重复、高耗、低效的传统的数学作业模式,虽在“减负”的大背景下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减负”背景下的初中学生对数学作业状况和作业心态,本文对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作业的有效性存在诸多因素。鉴于初中数学作业低效、少趣的现状,提出三点改进作业状况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减负 作业状况 调查与对策

现在整个中国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有颇多微词,认为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多且机械、低效,呼喊“减负”差不多成了一种社会的共鸣了,所以现在的“减负”已是势在必行。我是一个数学老师,在“减负”的形势下为了给自己进行有效教学能确定个正确方向,笔者进行了调查:

一、 调查:内容与现状

为了“减负”,那么总不至于学生不要数学作业了吧?数学作业是肯定要的!因为由数学学科的特征所决定,没有作业的数学学习是一句空话。那么给学生布置多少时间的作业量才是合理的?这个完成作业的时间,究竟由怎样的人作为参考标准才是标准的?为了能有效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本人在2013下半年10月,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调查学生524人(其中初一学生206人、初二学生198人、初三学生120人),了解到现下学生的数学作业状况如下:

1.每天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量

认为每天的数学作业量适当的有318人,占60.7%;认为每天的数学作业量偏多的有190人,占36.3%;认为每天的数学作业量偏少的有16人,占3.1%。这些统计表明:数学学科作业量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

2.学生每天完成数学作业的一般时间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5张票无效),认定需60分钟及以上的有42人,占8.1%;30-59分钟的有199人,占38.3%;30分钟以下的有278人,占53.6%。

从统计分析:能在半小时以内完成作业的学生在50%以上,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但考虑到半小时至1小时能完成的学生群体较大,仍可适当减少作业量。

3.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程度

调查学生520人(在被调查人数中有4张废票),确认能按时并独立完成的有286人,占55%;有疑难需讨论或请教老师完成的有151人,占29%;不能独立完成并时有抄袭的有83人,占16%。

16%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这表明学差生比例尚偏高,应有适合该部分学生的作业思维。

4.学生对数学作业的难易度

调查学生520人(在被调查人数中有4张废票),认定很难的有83人,占16%;较难的有135人,占26%;适中的有239人,占46%;容易的有63人,占12.1%。

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下现行作业本A、B(浙教版)对多数学生是适合的,且教师在教学中也在认真“备作业”,但仍有42%的学生认为作业很难和较难。看来,根据难度系数分层次作业很有必要。

5.学生对教师作业批改的反馈

对于教师批改后作业错误处的订正,调查512人,认为能立即订正的有230人,占44.9%;在老师分析时订正的有232人,占45.3%;很少订正的有50人,占9.8%。

数据表明,55.1%的学生没有自主订正作业的习惯,订正作为巩固知识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要靠平时抓起。

二、分析:影响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几个因素

数学作业是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调查,本人认为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轻”与“重”,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1.数学作业的难易度

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数学作业的难度,是直接引发学生学习负担“轻”或“重”的原因之一。但是数学作业的难度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个数学作业,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言就会感到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与教师曾给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

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应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

2.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是指其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它是诱发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原因,有趣的作业诱发快乐的情绪,烦琐的作业导致厌恶的心态。

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例如,对于有趣的应用题、能激发他们学习思维的题目(例如用加、减、乘、除算24点等)、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能用较多的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

3.数学作业的意义

如果今天的数学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今天的数学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在心理上感觉学习是快乐的。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如初一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整篇作业都是类似于3x+4=0这样单一的形式),学生就会感觉心烦,就会草草从事、敷衍搪塞,因为在心理上早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大的负担。

4.完成作业的有效时间

学生的作业参与度,是指学生在作业任务上专注和积极参与的程度。衡量学生数学作业参与度的指标,通常是学生在某个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量。

有效作业时间指学生取得高成功率的作业时间量。这一术语的使用就把富有成果、有效的作业从事与没有成果、无效的作业从事区别开来。有研究指出,成绩低的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量平均只有40%,成绩高的初中生,有效学习时间高达85%。这表明有效作业时间与成绩高低呈正相关。

学习品质不高的学生,完成同一作业的时间就比学习品质较高的学生要多,有的甚至要多的多,但是有效作业时间即比学习品质高的同学要少。

化在数学作业上的有效时间越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负担反而轻,因为他们完成作业的总时间很少;通过化在作业上的总时间有有效时间的比较,就可看到,这些关系的实现与否还依赖于多种因素,如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迫切性和教师组织学生从事数学作业的教学技能。

5.完成作业的成功率

作业成功率是指学生在某天的数学作业任务上所获得的正确答案平均数的百分比。作业成功率应看成是作业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或者要指标。研究表明,和成功率低的作业任务相比,对应于成功率高的作业任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参与度都比较高。换言之,作业成功率的高低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与高成绩相联系的作业任务,其成功率达65―75%,与低成绩相联系的作业任务,其成功率仅为25―35%。

高成功率和成绩之间呈正相关,也与学习负担呈负相关。原因在于:第一,高成功率保证了作业时间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学生不必因翻来覆去地改正错误而浪费很多时间,从而提高了作业的效率;第二,高成功率表明,作业任务在适当的难易水平上,有利地保持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努力完成类似的作业;第三,高成功率还表明,学生对作业准备充分,不必经常寻求教师的帮助,这使得教师可以有机会为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必要的特殊辅导,从而有可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成绩。

6.完成作业的标准

学生的数学作业的“负担感”,还处决于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作业标准”。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理解了完成作业所要求的标准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三、策略:优化作业布置,实现“轻负、高效”

由于影响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因素比较多,对于学生的作业负担也是因人、因时、因量而异;同类作业,有的学生感觉比较轻松、毫无负担,而有的学生就感觉很难、负担很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从而真正实现“轻负、高效”的数学教育。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作业题本身的趣味性、生活性,激发内驱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逐步产生高层次的心理动力。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将作业作为一种负担,疲于应付,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

例如,比较当a>0,b>0,m>0时,与的大小。

这个题目,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比较一个分式的大小无疑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老师如果把它改成如下,这样就比较好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我们已经知道,a克盐如果溶入b克的溶液中,它的百分比溶度是 ;如果再加入m克的盐,则此时的百分比溶度是 ;前后那个溶度比较高?你能比较与的大小吗?

这样一改,不仅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能比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学习的吸引力、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情动力、学习的意志力等。学习的吸引力强度由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从主体方面讲,初中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越强,客体越容易成为吸引的对象。从客体来讲,只有符合初中生需要和兴趣的客体,才能吸引学生。

类似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及时享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数学方法和能力。

2.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布置作业,减轻中下生的学习负担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初中生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左右,那么每天完成数学的作业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内左右。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向全班学生都布置同样的题目,就会造成好生吃不了,差生吃不消的现象。这样对好生来说,造成学习能力与学习资源的浪费;对差生来说,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失败使他们对作业失去了信心,造成抄作业现象的普遍出现。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清楚地了解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一般的学生完成这道题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不妨题量稍增多,或难度稍增加,或强调多角度进行一题多解,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

例如:在布置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作业时,可以分成以下3个层次:

A层次(基础题,人人完成):①25x-4;②121-4ab;③-+4x;④x-9.

B层次(巩固题,中上学生完成):①5x-20y;②x―(2x-1);③4a-81b;④27abc-3abc;

C层次(提高题,学有余力者完成):①(2n+1)-(2n-1);②-2x;③解方程:x=(2x-5);④计算:〔1-()〕〔1-()〕〔1-()〕……〔1-()〕。

分层次布置作业包括完成作业时间的层次和作业难度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业的量与作业的难度应该宏观上加以控制。在作业的分层次布置的操作上,可从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

3.优化作业批改方式,增写评语,激发学生作业的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在教师辛苦批改作业后,有些学生往往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要说去及时订正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作业本做得相当清楚与规范,可以说无可挑剔,但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像作业本上反映的那样,究其原因是作业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象这些作业“应付型”和作业“抄袭型”的学生,无形之中也是在加重自己的学习负担。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老师没有在作业批改上动脑筋。教师批改作业,不仅仅是能得到有效信息的反馈,更应通过作业批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们教师在作业批改中不仅要标明学生作业的对与错,也应该写上有针对性的、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评语;事后还要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及时矫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告诉学生作业的意图,这道题主要考查大家哪一方面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做正确了,说明自己这一知识点已经掌握,学生能及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这道题做错了,学生会去钻研这一知识点,直到搞懂为止。可以让学生组成作业互助组,除了对有些研究性、开放性题目能协作完成外,还能让他们将做错的题目在组内相互交流,一定要求学生能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订正。只有真正订正过来,以后才不会再出类似的错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鼓励性评语比仅仅打“√”和打“×”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平时学习基础不大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论:“减负”应是减作业量与减心理负担并重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体现在学生的作业量上,但是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学生的心理负担上。如果学生对数学作业有着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那么学习的压力就会感到轻松的多。通过数学作业的改革,目的就是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减轻学生作业量的同时,更应该重点培养各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苦学转为乐学;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高层次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总之,数学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我们要充分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度”,为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尽一分力。

上一篇:开拓思维以因应多媒体时代 下一篇:预习“五步法”:让学生学会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