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治疗内痔临床应用及护理的研究

时间:2022-06-05 03:51:18

电化学治疗内痔临床应用及护理的研究

摘 要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电化学治疗内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30例Ⅰ、Ⅱ、Ⅲ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10例采用玲克牌BK92A型电化学治疗仪进行电化学治疗和整体护理,对照组120例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

关键词 电化学 内痔 治疗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5月收治临床Ⅰ、Ⅱ、Ⅲ期内痔患者230例,符合《黄家驷外科学》内痔分期诊断标准[1],经肛肠镜检查确诊,不伴有其他肛管直肠疾病的230例Ⅰ、Ⅱ、Ⅲ期内痔患者,病程为6个月~32年。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电化学治疗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110例,其中男87例,女23例;年龄21~78岁,平均41.3±5.68岁。对照组120例,男92例,女28例;年龄23~77岁,平均40.4±5.46岁。两组患者均采取门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及内痔分期、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研究组患者采取侧卧位于治疗床上,嘱其深呼吸以减轻心理压力。用0.5%碘伏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及肛管直肠黏膜,铺无菌治疗巾,将涂有无菌石蜡油的镜轻轻插入肛内,观察内痔的数目和位置。再次用碘伏消毒肛内黏膜后,采用玲克牌BK92A型电化学治疗仪,根据痔核的部位和大小设计具体方案,将自制的带有正负电极的治疗针连接电化学治疗仪,调整电压、电流,然后将带有正负电极的治疗针轻触痔核,常用输出电压5~7V,电流10~15mA,每个痔核治疗时间为1~2分钟/次,每次治疗2~3个痔核。每次治疗间隔1周。②对照组患者取左侧卧位,肛周皮肤用0.5%碘伏常规消毒,扩肛后插入镜,直肠下段及肛周用0.5%碘伏消毒后,采用消痔灵注射液,Ⅰ期内痔每个痔区用长细针头注入原液2~4ml,非Ⅰ期内痔则加入1%普鲁卡因注射液或1 %利多卡因注射液配成 1∶1 混和液总量在 20~30ml,用 8cm长细针头,镜下按四步注射法注射。即第一步:痔核上方黏膜下动脉区注射;第二步:痔区黏膜下层注射;第三步:痔区黏膜固有层注射;第四步:注射到齿状线上方内痔底部的黏膜下层。消痔灵1:1液Ⅱ期内痔一般用量为20~40ml,Ⅲ期40~60ml。注射完毕,拔针后应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若有出血,可用无菌棉球压迫片刻止血。

术前护理干预:①术前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②提供有关治疗信息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③心理疏导和支持。④协助患者作好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配合:患者采取右侧屈膝卧位,肛周及肛管直肠黏膜碘伏消毒后,将镜递与术者,并将与治疗仪连接的自制的带有正负电极的治疗针递与术者,启动开关,此时治疗仪将按设置好的模式,自动产生治疗电信号,达到预定治疗剂量后自动完成此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①电参数监视显示的电压、电流值。②治疗效果监视显示的治疗效果及进度输出电量曲线。③治疗状态显示治疗模式、剩余时间治疗状态等不同信息。操作中注意电流、电压是否超出设定范围,若发生不正常情况(如断开或短路)或超出设定范围时,仪器会自动报警,提醒术者暂停治疗,排除异常后继续治疗。如需多点治疗,每个治疗点均需更换灭菌电极治疗针,重新启动,进行下一点位的治疗。术中帮助病人保持,进行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进行处理。

术后护理:留患者观察30~60分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认患者无特殊情况,由家属陪同患者回家休息,当天尽量减少活动,次日可恢复正常活动。为减少排便刺激,术后进流食1~2天,嘱患者排便时不宜久蹲,以3~5分钟为宜,每次排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预防感染。嘱患者注意治疗后反应,若有发热、疼痛、小便困难及局部有无渗血、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复查,妥善处理。若出现剩余痔核脱出,应及时托回肛内,以防水肿嵌顿。正常情况下治疗后2天复诊。

生活指导: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

疗效评定标准:①优:无便血,无痔脱出,无排便不畅;②良:偶有便纸带血,偶有痔脱垂,但可以轻轻回纳,偶有排便不畅;③差:便血次数稍有减少,痔脱垂仅有轻度改善,仍需用手帮助回纳,排便不畅仍存在[2]。于术后0.5~2年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无便血、无痔脱出、无复发者为治愈。对研究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中血压及脉搏变化指标。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血压、脉搏用X±S表示。

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优、良率达100%,对照组仅为83.4%。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显著。

研究组110例患者,除37例Ⅱ、Ⅲ期患者经2次治愈,与痔核较大有关外,其余均为1次治愈。电化学治疗Ⅰ期、Ⅱ期、Ⅲ期内痔1次治愈和2次治愈情况亦好于对照组,研究组1次治愈73例,对照组61例,两组独立样本检验X2 =5.69,P<0.05;研究组2次治愈37例,对照组22例,X2=7.05,P<0.01,经0.5~2年的观察随访,研究组无复发,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治愈率69%,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2=39.35,P<0.01)。研究组术前术中血压、脉搏基本平稳,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血压、脉搏指标较治疗前增高,存在统计学差别(P<0.01)。

对治疗前、治疗中血压、脉搏的比较,研究组术前术中血压、脉搏基本平稳,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整体护理的有效性。对照组术中血压、脉搏指标较治疗前增高,存在统计学差别(P<0.01)。

研究组个别患者治疗后后出现轻微疼痛,无须服止痛药,可自行缓解;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对照组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水肿,部下坠、烧灼感。

讨论

本课题研究表明,电化学治疗内痔的优点在于电极针不刺破痔核,只是在治疗时轻触痔核。电化学疗法全部操作在齿状线以上,痛觉不敏感,仅是在置入镜时感觉疼痛不适。治疗过程中不破坏肛垫,在能够维持肛垫正常位置情况下有效地祛除疾患;既保持了肛垫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又消除了症状,符合痔的现代观念和解剖生理特性。患者术前不用作肠道准备,无需禁食及灌肠,术后不用禁食。而且治疗时间短,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无痛苦,无出血及并发症,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结果表明,电化学治疗Ⅰ、Ⅱ、Ⅲ期内痔临床效果良好。据有关文献报道,电极针杀伤直径约1.0cm[3],若痔核较大,第1次治疗未达到有效治疗面积,须经2次治疗而愈。临床研究充分证明,应用电化学治疗内痔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并且无痛苦、无创面,无需换药,而且恢复快。

应用电化学治疗内痔,避免了注射疗法需多次治疗及存在的运用不当、操作技术问题、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避免了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痛苦及疗程长、费用高的不足。本项治疗技术特别适用于心、肺、肾功能不良、年老体弱,注射或其他疗法失败及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

在进行治疗的前、中、后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研究证明,健康教育能有效干预内痔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不安,降低应急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刺激,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平静心态。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祖法,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75.

2 金护申.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痔的实验及临床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7,19(1):37.

3 辛育龄,张伟,刘江涛,等.电化学治疗体表四肢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效果.第八届电化学治疗肿瘤国际会议,2004:152.

上一篇:头孢噻肟致自免溶贫溶血危象1例 下一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40例整体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