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时间:2022-06-05 10:22:07

浅谈中职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摘 要 文章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状况,论述了如何激发中职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等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生;物理;教学;兴趣;激发

中职物理是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中职物理中大多数是基本概念和定律,针对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这些知识内容和要求对于中职生来说比较难学,并且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课堂教学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显著。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么样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劲的驱动力。浓厚的兴趣是产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因素,兴趣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在讲到电容时,电容具有充电和放电的特性时,可以给学生举些例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也可以做些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观察电容的工作特性,让学生觉得科学离我们并不远、并不抽象、并不难懂,在学生观察、思考及通过老师的演示、讲解、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趣味性、实际性、科学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这门课程的特点,运用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动态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改进教法,精心导入

1.改进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的源头。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提出各种难异程度不同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推进,使学生由简单的感知进入到深层次的复杂思辨,让不同程度的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谨慎,要尊重每一位学习,赞赏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想办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体验成功的快乐,得到情感的认同,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2.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导入时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开始时,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和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如何让学生从知识上和心理上过度过来,使学生发散的注意力迅速的聚焦到新课程来,就需要教师在新课导入上下功夫。恰当的新课导入,能给学生一个积极的第一印象,多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

应该树立“三个一切”的教育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中心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要面向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诸多要素,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学”是“教”的落脚点。

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总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四、注重学生实验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注重学生实验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物理这门学科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实验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或者运用数学工具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反映客观事物性质的规律,然后运用他们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求新知,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对于演示实验,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把每个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时要说明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2.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实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科学的探究过程首先要搜集事实,经过思考把事实组合起来,找出事实间的内部联系,并通过实验验证,形成理论。因此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结语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渗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物理教师都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维,积极地、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郭红艳.浅谈中职物理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2]宗红梅.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潜能的开发[J].物理教师,2013,(2).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法制安全教育 下一篇: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