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思考

时间:2022-06-05 05:17:29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思考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突出矛盾,是“社会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对接”的矛盾。使“最终产品”难以在就业市场上“畅销”。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只有通过提高对职业角色的认识,突出培养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角色目标定位,改变思想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完善与构建管理知识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关键词:独立学院 经管专业 职业经理人 基本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35-02

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不出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特色,从而导致教学成果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化,课程教学强化理论灌输,而非学以致用,学生普遍未来职业定位不清晰,致使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学效果不高。

一、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1.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独立学院现有的经管类专业培养体系暴露出种种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仍停留在单一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其特征表现为:第一,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运用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第:,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实践环节较少,致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较低。第三,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跟踪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第四,理论知识脱离I作实际,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经常出现社会需要的人才招聘不到,而高校培养的管理人才企业又不需要的情况。第五,各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雷同,缺乏特色,不能适应地方或区域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要。这种种不适应,正是造成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2.经管专业培养职业角色目标定位不明确。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很多是按照母体学校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不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设置教学计划,致使专业培养目标缺乏职业角色定位,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培养。在培养目标中,对未来岗位角色的素质与技能,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缺乏相应岗位管理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的训练,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形成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模糊和错位。

3.管理实践教学特色不突出,导致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困难。目前在很多独立学院管理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有特色的体系。教学管理上,“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点仍占据主流地位,学校的教学奖励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而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奖励薄弱。由于各高校经费的限制,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难以满足管理实践教学的需要,不能接管理岗位设置技能训练,很多院校没有培养职业经理人的综合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室。

缺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指导实习、实训的教师。目前很多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使得很多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枝外实习实训基地,即使是已经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大多数经管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和各类工商企业缺乏真正的认识和全面客观的了解,虽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专业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管理实践,显得“功底”不足,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1.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聘任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通俗地讲就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将所经营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已人生的成功,通过管理企业或部门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专职管理者。

现代职业经理人要求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思想。(1)专业知识素质。主要应包括:语言写作基础、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策划、外语、电脑操作、行业技术等理论知识与技能。(2)管理艺术素质。主要应包括:领导艺术、修养艺术、求索艺术三个方面,其中:领导艺术包括同上级、下级、同级之间的相处沟通艺术;修养艺术包括信仰、性格、言谈、心态、礼仪等,主要通过模拟修行法来实现;求索艺术包括:自我素质评价、职业目标设定、人生发展规划、朋友交往、求知技巧、体验生活等范畴的技能与修养。(3)管理思想素质,主要应包括: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目队与奉献精神、使命感与责任感、个人魅力和宽广胸襟、通过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阅历,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对客观管理环境的研究,形成辩证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培养主要应从专业知识与素质修养两个方面入手,通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逐步实现层次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大学阶段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事职业经理的相关素质,为今后的管理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职业经理人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未来的战略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应变与危机管理能力、理财与创新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等。通过不同岗位角色的职业要求,开设不同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模块,为提升上述能力奠定基础。

三、构建培养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的专业培养目标模式

(一)突出培养管理人才的职业角色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述为:培养能适应地方或区域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并在某一管理专门化领域获得较深入的知识培养和较多的实践技能训练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中应引入职业角色定位,按不同管理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设定培养目标,突出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的理论学习和管理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构建三大体系。打造职业经理人综合能力培养平台

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贯穿于职业经理人培养全过程。改革现有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将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和职业岗位选修课等四个模块,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一注重在不同管理专业之间构建共同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通识教育基础平台:在不同管理岗位之间,按管理学科大类构建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平台;按照职业发展趋势与知识结构调整的需要,组建职业经理人素

质培养课程新体系。(I)在通识课程中,除开设高等数学和外语外、应设置人文与自然,法律、哲学、历史,艺术与审美,科技与社会等四个系列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修养,构建管理岗位所需的宽泛的知识结构。(2)左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打造6+X。6是根据职业经理人素质要求,开设6门共同的专业基础必修核心课程,如经管各专业均开设《宏观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学》。x是按不同专业和职业经理人素质与岗位职业标准的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程。(3)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中,依据需要开设非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如: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管理决策、领导艺术、管理心理学、企业策划、职业经理人素质与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职业经理人初级、中级培训等课程,使其与专业和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衔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实践能力。通过管理的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拓展职业适应能力,是打造经管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途径。独立学院经管类本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由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再到综合管理技能运用、创新能力训练的递进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未来职业定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践内容。实施管理学科实验、沙盘模拟、专业管理能力综合实训等课程。利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企业管理调研、挂职、管理顶岗、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学生校园管理项目创新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动手能力。(1)大力建设经管各类学科实验室和综合实习、实训室。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财力,切实保证每个经管专业必须拥有一个综合实验、实训室。保障实验实训室配备足够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从实验实训内容上,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训。(2)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类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接受不同的实践训练,所以,学院也应针对这些实训任务建立不同的校外实训基地。如大二、大三可建立认识型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学生对相关企业的参观、走访,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大四可建立毕业实习型实训基地。在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下顶岗实习,不仅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3)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中开设一批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以区别于高职院校。单纯的职业实务课程,如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等实训和沙盘模拟课程,开设创业学、职业前沿讲座和专业学术讲座等。降低必修课时比例、提高选修课时比例,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从事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拓展。(4)构建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从企业引入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企业调研,参与企业管理咨询和管理课题研究,丰富管理实践经验。

3.建立职业训练体系,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1)完善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体制和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素质修养课程与职业岗位证书教学体系,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设置相应的职业岗位修养课程学分和职业岗住证书学分。使学生毕业既有本科毕业证书,又有上岗资格证书,拉近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转变的过程与距离。为鼓励学生的社会与职业实践与创新行为,凡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突出、获得各种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发表科研和学术论文,只要学生达到相应要求或标准,即可获得学分,以此提高管理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发展。(2)开展管理学科知识大赛、商业计划书大赛、市场营销、市场调查竞赛、管理决策大赛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对于获得院级至全国级的竞赛奖项都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初级、中级考试测评。获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3)对本科经营专业实施“3+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完3年基础课程后,结合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进行1年的实习实训,大四每个经管专业可开设两门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就业前的职业岗位培训。鼓励学生在企业、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三)培养学生对职场环境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职场价值现

在学生大一进校时,引导学生进行管理职业生涯设计,开设职业经理人素质与能力选修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大二、大三进行职场环境分析与介绍,介绍本专业相关经理岗住任职资格、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工作任务、职业经历等。利用本专业管理教学软件,进行角色演练。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职场环境了解。引入艾森克人格测试(EPQ),对学生职业心理与能力进行测试,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职业目标,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和职场竞争力。大四进行职场价值观教育,正确对待岗位薪酬与岗位发展,培养和树立职业道德观、职场价值观。

(责编:若 佳)

上一篇: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