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时间:2022-06-05 04:06:1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摘 要]在小学阶段,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过程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创新互动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028-0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持有什么样的主导思想,这其实也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最为本质、最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勤习苦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我们经常说让学生做主体,这句话真正做到实在不容易。我认为,让学生做主体,首先要使学生会做主体,一个不会思、不会学,习惯于让老师牵着走的学生,即使给他时间,给他机会,他也做不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不了主体。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活跃的思维,没有独到的思路,做主体就是一句空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说起。

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师则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如何体现“教”为“学”服务,如何使“教”为“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是看教师是否能首先保证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思维是自由的。有了这个前提,才谈得上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人。一个好教师就象一个勘探队员,他不但能勘测出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力,还能将这种创造力激发出来,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身为老师,能不能调动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放松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即使遇到了沟坎,也叫他们勇敢地自己迈过去;能不能鼓励孩子们敢于向老师发问,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能不能引导孩子们学会钻研,学会琢磨,学会吸纳别人的智慧,这才是检验一个老师有没有真功夫。一堂课上得好坏,不决定于是否热闹,是否有争先恐后的场面,关键在于老师怎样用教的思路,引导学的思路,怎样用教的智慧,启迪学的智慧。

像“长方形的认识”这节课,它是几何初步知识概念教学的新授课,又是新授课中的首次课,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很快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具体做法如下:我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问:“这张纸是什么形状”,又拿出一本书问:“书本面是什么形状”,待学生回答是长方形后,我说:从一年级起,小朋友就接触过长方形,在日常生活、学习用品中,我们见到过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什么是长方形?它有哪些特征,小朋友们知道吗?(学生说:……)刚才小朋友们说对一些,但都不完整,说明大家还没有真正地认识长方形。你们想很快知道长方形的知识吗?(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以这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 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主动参与,乐于创新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主体作用十分重要。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老师挤占学生看书、思考、操作、练习时间的状况。老师要尽可能地创新教学方法,把老师的活动压缩在1/3的时间内,保证有2/3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自由地参与操作、讨论、练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是这样教学的。第一层次,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猜测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大胆猜测:有学生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有学生说,沿着梯形对折剪开,运用旋转来推导……我指出,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到底能不能把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了出来呢?请大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第二层次,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而且有的学生还能把一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对折,中间出现一条折痕(中位线),然后沿折痕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高的一半,上底和下底之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还有的学生把一个梯形拼成长方形来推导,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梯形的高。更有创意的是,有的学生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上底与下底成一条直线的三角形,用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也推出了梯形面积公式。第三层次,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我说:“在几种推导方法中,你能理解哪一种方式?”有的学生说理解第一种方法,有的学生说理解第二种方法,还有的学生说都理解了。经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心理品质,不仅没有把学生捆死在一个模式里,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共同感受教与学的乐趣

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这里的学生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交流与合作,关键是教师和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因而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要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对学习成功者的赞许,对学习困难者的帮助,对学习暂时的失败者的友善,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中曾有以下教学片断:

题目:3+3+3+3=( )×( )

甲生:“3+3+3+3=3×4”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甲生:“4个3相加就是3×4”!

乙生:“3+3+3+3=6×2”

师:“你是怎么想的?”

乙生:“2个3相加得6,2个6就是6×2”

师:(未发表意见,多么富有新意的解法)

师:“你们看两种解法哪种方法最好?”

众生:“甲生的答案最好!”

师:“为什么?”

丙生:“乙生的作法和书上说的不一样。”

师:“乙生的解法对不对?”

众生:“计算的结果对,但是……“(学生一片疑惑)

教师一一解答

……

乙生多么富有新意的解法,可是由于不符合一些教师的想法,如果在一片标准答案声中给扼杀,这是很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省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学生求知过程中反馈的新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能力。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体和谐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新探索》(下)暨南大学出版社

2、《小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的出版社

上一篇:重视解题反思 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