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职教育的发展瓶颈与对策

时间:2022-06-05 12:48:59

也谈中职教育的发展瓶颈与对策

摘要:当前中职教育发展步履蹒跚、发展滞后,陷入了发展新瓶颈,文章分析了个中原因,并提出了中职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Abstract: The current du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ep limps, the development lag, because fell into has developed the new bottleneck, 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area south of Yellow River, and proposed the duty education went out the difficult position the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发展瓶颈 对策

key word: Duty education Develops the bottleneck Countermeasure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就业基础和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因此中职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适应时展的需要。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进行改革,完成从单一操作向多方面操作、从就业向创业能力转变。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同时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决不是一个职教理论研究者能够单独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构,制定正确的规划,采取合理的步骤,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用人单位通力协作,共同完成课程改革的重任。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原因分析

1.中职学校办学定位模糊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仍存在着定位不清、办学模式陈旧的问题。建国初期的知识本位、苏联模式仍旧影响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某些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科为中心,过多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弱化职业能力,导致毕业生升学观念强、职业意识淡、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的出现,这与职业岗位要求和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

2. 生源相对不足,生源质量下降,招生市场混乱

在国家对中职教育支持的政策下,职业学校遍地开花。为了获取国家的资助,每个县不论条件具备与否都兴办一所职业学校。这样搞得学生无所适从,不仅分流了生源,还因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对中职学校的选择。

对生源的争夺导致社会上有偿招生、欺诈招生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则提高了中职学校的办学成本,二则毁损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声誉。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往往是被高中教育淘汰的学生走投无路才被迫选择上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也使步履阑珊的中职教育雪上加霜。

3.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不合理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既存在严重结构性短缺,也存在严重结构性过剩,其结构必须大力调整。专业教师结构和比例明显不合理,整体质量明显不高,不能不影响教学质量,必然形成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和严重过剩,人浮于事的难堪局面。

4.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程的计划与教学上,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课程内容的选定没有吸收学生参与,没有照顾其需求和特点;课程内容的单一,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课程的进度、难易度等,不合乎学生的特点;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

5.课程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课程内容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对于新知识反应迟钝,甚至排斥,这样的课程内容显然落后于时代,跟不上形势。学校中开设的许多课程还缺乏实用性,仍然停留在知识传授阶段,而知识、技术等也都是过时的,跟不上需求,因而缺乏实际的应用性。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理念,也是妇孺皆知的教育思想。而现实是,把一群本来在中学乃至小学就文化基础很差的学生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组织在教室里进行语文、数学的教学。他们本来因为数学或英语不及格而被高中阶段教育所淘汰,进人中等职业教育我们却仍以复制的高中课程来培养他们。

二、中职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中职教育要走出困境,应该从2个层面进行努力:

第一:从政府层面上,国家财政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渠道,吸引多种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企业投资或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技术性强、与企业具有天然紧密的合作关系特点,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本有机结合,创新和发展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拓展职业教育投资渠道,还可以为学生实践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各类企业选用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国家除了要增加中职教育投入以外,还应该积极调整中职学校结构布局。应该引导中职学校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进行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都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目前中职招生处于困境的时候,正是资源调整、结构优化、力量充实进而提高质量的时机。

第二:从中职学校自身层面上,中职学校必须练好内功,按社会和市场要求培养对口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教学定位,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按照市场的职业需求分析为导向。课程设置种类和招生数量既要紧扣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又要紧盯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就业市场需求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就业市场对哪些职业需求旺盛和对某种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通过对需求种类和需求数量的分析,均应得出现实的需求和预期的需求两种结论,即进行中短期需求和远期需求的调查与预测。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随着市场发展用人单位将难以确定中长期用人计划。这对职业学校的办学和课程设置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具有灵活的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确保毕业生具有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2. 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模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活动,作为课程形式,它体现在课程知识、技能体系内容中,更体现在课程的呈现、影响与表现过程中。而实践则是一种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运用知识于实际,或从实际中发现、发展知识的活动。据法国、韩国成功的经验,一般来说,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有一半甚至2/3的比重是实践活动或实践性活动。

3.掌握好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范围和原则。职业教育课程大致可归类为广域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等。广域课程指内容广泛的多种学科叠合在一起的课程,关联课程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课程,其特点是以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为依据,建立全新的学科体系。总之,课程综合化要求相应的教材内容综合化,这种综合化主要表现在重新划分知识领域,开设综合性学科,加强综合技能训练,文理渗透,提高教学信息量等方面。

在课程改革的实际工作中,还应加强教师培训,普及教育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研究方面的素质。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业务素质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提高计划,实施以培训和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提高培训”为主的专业师资培训工程,尤其是教师动手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素质,逐步使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从客观方面努力,也应该从主观方面进行尝试,既可以在学生方面进行引导,也可以在教师方面进行挖掘。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向教育教学改革要质量和效益。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目标明确的就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教育应作为贯彻始终的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办学质量。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是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特点,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使人才适销对路,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展望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有职教战线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种种困难、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克服与解决。

参考文献:

[1].雷正光,等.西向21世纪职业教育管理研究[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2].孟宪平.试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2, (1).

[3].霍利华.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引出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4].李超任.对高职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上一篇:求真务实 增强实效 下一篇:浅谈网络文学对传统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