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金胃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5 12:42:52

摘要:目的:观察逍遥金胃散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逍遥金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8例。结果:治愈40例占58%,好转25例占36.8%,无效3例占4.4%,总有效率95.6%。结论:本方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胃炎;逍遥金胃散;中医疗法;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50-01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胃脘痛”、“腹胀”、“嘈杂”、“痞满”等范畴。患者常有上腹部胀闷、嗳气、吐酸、食欲减退,或无规律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等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胃纳差,胃部似有物堵塞感,但按之虚软,应归在“痞证”范畴;部分患者以胃部疼痛为主者应归在“胃脘痛”、“嘈杂”范畴。由于本病一般病程长,症状持续,缠绵难愈,目前西医治疗尚无满意的疗效。本病多由饮食和情志所伤,与肝失条达,胃失和降密切相关,造成肝胃不和,气机郁滞,脾虚不运,久病难愈。笔者根据本病特点,运用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以逍遥金胃散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全部病例为笔者诊治的本院门诊患者共治疗68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42岁;病程1年~36年,平均63年,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须胃镜检查确诊。病例选择根据以下标准:(1)凡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2)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2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2.1诊断标准。病例选择符合下列条件:①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②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即经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改变,以红为主或呈痘疹样改变,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糜烂或出血点。胃组织活检: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③全部患者均排除消化道肿瘤、心脏病、糖尿病,并无消化道手术史。

2.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口服逍遥金胃散加减。基本药物组成:柴胡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胃友15g,金荞麦15g,当归15g,川芎10g,木香5g,砂仁5g,厚朴15g,蚤休 10g,甘草5g。随证加减:胁痛甚者加佛手15g,郁金15g,枳实5g;嘈杂反酸者加瓦楞子15g,乌贼骨10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竹茹15g。每日一剂,煎取500ml,分二次水煎服。25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辛辣生冷刺激之品,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3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胃脘痛及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脘痛缓解及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有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

4治疗效果

共治疗68例,经治疗1至3疗程后治愈40例占58%,好转25例占36.8%,无效3例占4.4%,总有效率95.6%。证实逍遥金胃散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确切的疗效。

5体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包含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泛酸、嗳气等疾病中。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范畴,发病原因常见有外感寒邪,过食生冷,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多因思虑过度,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酗酒,情志不遂等,易导致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木克脾土,肝气犯及脾胃,气机郁滞,脾运失司,纳谷日减,导至胃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本病时,针对肝气犯胃所致之胃痛,予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逍遥金胃散加减。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诱因非常多,除与生活习惯不良、饮食无度、服用损伤胃黏膜药物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外,情志失调也是其中关键的原因。因此,胃病患者要注意药养结合,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保持心情愉快,在治疗的同时要饮食清淡,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平素未发病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身体锻炼,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可减轻胃病的发作,达到预防胃病的目的。

本方的关键在于加入了治疗胃炎的草药-胃友、金荞麦。方中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胃友行气活血止痛,金荞麦、蚤休清热利湿,共奏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之效,诸药合用使脾胃得健,肝气得疏疼痛消失,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止痛之功。临床观察显示,逍遥金胃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使胃黏膜病理改变得到相应改善。参考文献

[1]陈贵延.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上一篇:实用性在情景式医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下一篇:爱滋病与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