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40分——作课者也听课,听课者也讲课

时间:2022-06-04 04:28:18

精彩40分——作课者也听课,听课者也讲课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40分钟里,作课者也听课,听课者也讲课”的教学新模式。这样的模式就是,在40分钟的课堂上,30分钟交给作课教师,其余10分钟主要交给本组听课教师。作课者讲练结束后,听课者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立即补充。

关键词:40分钟;作课;听课

往常,一提起听课,教师们就会按着规定的时间拿着听课本,不约而同地进入上课地点。这时,作课教师有的已经演练多次,有的倒背如流,一般都已精心准备。听课教师有的全神贯注地听,有的心不在焉地看,有的听着还彼此交流着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意见。这种模式在许多地方都一直这样延续着。虽然时而可能会组织对某节课的研讨,但也只是教师之间进行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得不到课堂上的实践证明,至于教学重点突出与否,知识生长点把握准确与否,知识点训练全面与否,教学方法运用恰当与否,学生情感体验适度与否,作课者不通过学生现场表现的纸上谈兵,都得不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

有鉴于此,我们十小尝试了“40分钟里,作课者也听课,听课者也讲课”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就是,在40分钟的课堂上,30分钟交给作课教师,其余10分钟主要交给本组听课教师。作课者讲练结束后,听课者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立即补充。补充的内容或是没突出的重点,或是没掌握的难点,或是遗漏的知识点。通过几十节课的实践,我们看到这样的课堂效果,40分钟不仅学生学到了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思考方法,而且使作课者当场就能发现自身的漏洞及不足,同时其他听课教师也有很大的收益,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很值得一试。

例如,尤教师讲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尤教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使学生发现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结论。然后是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索与提高阶段出现了这样一个图形,尤教师引导学生去探讨这几个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图:

讨论后,得出结论:这几个平等四边形同底等高,面积相等。一节课,教师思路清晰,学生思维敏捷,就这样顺畅地结束了30分钟的学习。

下面是听课教师的补充环节:

师1:同学们,我手中是个可拉伸的平等四边形学具,注意观察,拉伸后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有什么关系?

这时,学生又绷紧神经,积极思考,得出:底没变,高变了,它们是同底不等高,面积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这时听课的教师也深受启发。

师2:同学们,面积是24cm2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高有几种可能,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又一个新问题,学生又开动了脑筋,争相回答着,补充着。a=1 h=24,a=2 h=12,……这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智慧的闸门都被打开了。教师引导道:这些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形状怎样?学生大声喊道:“面积相等,形状不同。”

师3:同学们,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是应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一学生答道:“把没学过的图形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教师因势利导:“这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以后我们还要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都要运用这种思想,多好啊!”简短的话语,概括了深奥的数学思想,而且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浅显。

就这样一节课到了尾声,依就高潮迭起,现场的30多名听课教师也感动不已。

这种模式的优势所在:一是,不同教师上台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本组教师都能深入挖掘教材,有督促和鞭策作用。三是,对非本组听课教师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四是,这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方法。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一是,学生精神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二是,容量大,可能完不成。

再如,刘教师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有趣的汉字》一节活动课,学生课前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准备了很多谐音、笑话、对联、幽默、搞笑的歇后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字谜,在30分钟里,学生以组为单位,教师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尽情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张扬着个性。教师从汉字的起源到汉字的演变,从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到汉语言文化的弘扬。本节课不仅贯穿着知识的主线,而且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生动活泼,高效自主的课堂得以充分展现。

下面是听课教师的补充环节。

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猜字谜有几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组合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告”)

象形法(如天上双飞雁。谜底“丛”)

意会法(如客满。谜底“侈”)

掌握了这几种方法既能猜字,又好记字,说不定你也能造字谜呢。

师2:同学们,谁知道歇后语由几部分组成?又分成几类呢?

歇后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歇后语有谐音歇后语和比喻歇后语。

师3:同学们,我写了一首四字歌谣,送给你们吧!

这时引起了学生及所有教师的兴趣,他轻松自然地说:“中华汉字,世界瑰宝。生动形象,仓颉所造。大纲要求,点到为好。感知了解,可多可少。教师所讲,面面俱到。若感兴趣,课下找找。互相交流,总结提高。表情达意,古今通晓。神奇汉字,无穷奥妙。传承文化,你们重要。爱我中华,一定学好。”

多么充实的一节课呀!不仅学生有所得,而且听课教师又何尝不有所得,作课教师又何尝不有所得啊!这种作课与听课模式又何尝不是研讨、学习、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好形式呢!

“40分钟里,作课者也听课,听课者也讲课”的新模式是将过去的传统两瓣式融为互动的一个完整环节,它有效调动了作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双边的积极性,是实现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信息反馈功能的有效途径,体现了教学评价主体的互动化、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评价过程的动态化,也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教学新理念的有益探索。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简述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下一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