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江苏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时间:2022-06-04 02:14:37

加快江苏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制造业服务化是企业占据价值链中高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苏制造业服务化存在投入产出较少,阶段仍属起步;人才结构偏颇,服务品牌缺乏;载体建设滞后,平台支撑乏力;政策突破困难,多重制约存在等问题。为改变上述情况,应夯实制造业服务化根基、弥补制造业服务化软肋、健全制造业服务化肌体、优化制造业服务化生态。

一、江苏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现状

投入产出较少,阶段仍属起步。尽管江苏制造业服务化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南瑞集团、徐工集团、苏嘉集团、双良集团等较为出色的案例,但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相比,江苏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总体偏低。一是服务投入占比低。据调查,近3年来54.1%的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投入占企业整体投入比重低于10%,6.8%左右的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投入占企业整体投入比重介于10%-15%,超过30.6%的制造企业该项投入比重不足5%。而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制造+服务并重转变的比重不足10%。二是服务产出占比低。数据显示,企业服务收入达到企业总收入20%的不及6%,且有45.8%企业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不足5.0%。三是服务化仍处起步阶段。据调研,94.1%的企业服务化主要是围绕产品的后续增值服务展开,服务仍然作为制造的附属品。仍有超过35%企业认为卖服务目的在于卖产品、扩展业务,服务仍然处于“业务创造阶段”,尚未达到利润创造阶段,更不是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来实施。总结来看,江苏企业尚未实现由制造为中心向制造+服务为中心的双轮驱动转型。

人才结构偏颇,服务品牌缺乏。一是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数据显示,江苏人才存量领先全国,但人才队伍构成难以满足制造业服务化需求。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的是既熟悉制造业务又熟悉服务业务、既精通生产技术又精通商务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江苏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管理人员超过70%来自制造部门,学科背景基本为理工科,知识结构、管理经验与制造业服务化难以匹配。二是服务品牌缺乏。据调研,一方面,江苏制造企业自主品牌总体偏少,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与高品质的品牌储备不足,且出口制造企业从事贴牌和代工业务占比较高,品牌对产业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制造企业虽有自主品牌,但尚未有效将制造品牌扩展至服务环节。如常柴股份、徐工集团的制造业服务化有声有色,服务品牌的塑造度却明显不足,市场认可的仍然是产品制造,服务的市场张力并不突出。

载体建设滞后,平台支撑乏力。一是基于制造业服务化需求的载体建设滞后。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221家。其中属制造业园区198家,服务业园区23家,唯独缺乏基于制造业服务化需求的产业园区。二是缺乏平台和功能区支撑。一方面,目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平台较多,但多为制造环节技术服务,功能相对单一。围绕服务环节的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研究基本空白。另一方面,一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虽也建立了若干服务平台,但大多为单一功能性平台,其封闭性、自用性特征明显。在全省范围内,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计量认证、产权交易、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和功能区依然稀缺。

政策突破困难,多重制约存在。一是产业政策制造业痕迹较明显,难以适用服务化实践。如部分服务业扶持政策基本是按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或贷款金额的比例给予配套补贴。而相较制造业,服务业依靠的多是人力、信息、品牌、商业模式等的软投入,属于轻资产行业,服务企业因此从政府获取的补贴资助少,难以对服务业或制造业服务化产生有效激励。二是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制造业服务化涉足生产领域的准入门槛多,前置审批繁琐,资质认定条件高,而制造企业普遍没有服务业资质。且产业和行业管理政策中,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分十分严格,抑制了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三是企业制造业用地转变为服务业用地手续繁琐;政府对服务业用地供应量少,且价格高于工业用地,制造业服务化遭遇用地约束。四是适合生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服务业企业大多注册资本小、固定资产少,难以满足银行抵押、质押条件,难以落实担保,难以获得中长期等贷款。

二、加快推进江苏制造业服务化的对策建议

夯实制造业服务化根基。一是可以智能制造抓手,推动传统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建议支持钢铁、石化、造船、纺织等传统制造业行业运用专用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嵌入式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同时,应推进传统制造业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网等结合,创新智能生产模式,培育一批智能化车间、智能工厂,提升产品价值、品牌价值,鼓励传统制造业由“要素依赖、规模导向”向“创新驱动、崇尚品质”转变,持续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二是建议实施领跑者战略,推动中高端产业向顶端发展。如可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产业定位,密切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加大创新投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网络,以江苏发展基础较好的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医药与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石墨烯制造、节能环保、增材制造装备等行业(产品)为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高端引领,顶端突破,领跑国内乃至世界新兴产业发展。

弥补制造业服务化软肋。一是需加大服务型人才引培力度。建议调整现有省级各类人才工程、人才资助计划,大幅增加服务型人才比重,让更多服务型人才脱颖而出;增设制造业服务化人才专项,有的放矢地招引与培育服务型中高端人才。同时可实施服务型人才国际化工程,在全球范围内招引复合型人才和高端服务型人才。二是应塑造制造企业服务品牌。一方面,培育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影响力;另一方面,延伸制造品牌,扩张制造品牌价值。

健全制造业服务化肌体。一是可打造制造业服务化示范园区。如依托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每年评选3―5家制造业服务化示范园区,推动产业园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二是应搭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平台和功能区。建议可采用政府补贴、园区资助、企业入股模式,在各类产业园区搭建综合平台和服务功能区,共享技术、人才、信息和管理资源,为企业技术开发、流程再造、业态和模式创新等提供支持。三是需培育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建议可试点实施江苏制造业服务化示范工程,从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一批产业带动力强、品牌效应明显的服务化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全省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优化制造业服务化生态。一是建议成立江苏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办公室,制定行动计划,出台政策措施,统一协调、有序推进全省制造业服务化。二是建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通现有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放宽制造企业开展服务业务及涉足生产领域的准入门槛,消除不必要的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三是可调整扶持方式。包括将扶持重点从对企业(项目)补助补贴等转向公共服务平台和功能区建设;有序开放公共数据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再造提供支持。四是需实施与工业相同用地政策,包括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土地供应方式,与工业用地相同土地价格等。五是应支持有条件制造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并购重组等形式,获得服务化转型所需资金。

〔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宣烨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加快推进江苏制造业服务化的政策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上一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无锡之路 下一篇:仿冒总理签名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