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的护理及体会

时间:2022-06-04 12:22:28

甲状腺手术的护理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0-0098-02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多见于20-40岁女性,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当肿瘤生长迅速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囊性变等退行性变[1]。甲状腺大部分切除(包括腺瘤)是目前外科治疗甲状腺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操作、术后的优质正确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因甲状腺疾病而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例28例。男:4例,女:24例,年龄27-59岁,病程7天-3年,大部分患者由体检发现,术后发生呕吐致吸入性肺炎1例,低钙抽搐2例,其他病例效果均良好。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会有担心顾虑。责任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病人,了解病人的思想顾虑和需求,介绍病区的成功病例,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对手术和护理工作的配合,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剂。

2.2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2天开始向病人示范训练特殊:患者仰卧、颈肩后垫软枕,抬高15-250尽量使颈部呈仰伸卧位,每日1-2小时,以便手术时适应这种的需要。常规备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麻醉前用药,禁食禁饮,手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

2.3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尤其是T3、T4、TSH、心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严格进行基础代谢率的测定。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全麻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麻醉反应致呕吐物误吸致呼吸道阻塞。待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引流。术后24小时内避免颈部过多活动。

3.2 全麻护理常规:术后每30分钟~1小时测血压、脉博、呼吸一次,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直至病情稳定。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3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患者麻醉清醒如无呕吐,可进食温凉流质饮食。注意过热可使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切口渗血,同时注意进食有无呛咳。鼓励病人起坐进食,术后2天开始半流质饮食。

3.4 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球,应妥善固定,避免扭曲,防止受压,保持有效的负压状态及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术后24小时内引流多为新鲜血20-50ml,48小后引流量逐渐减少,72小时后无液体流出可考虑拔管。

3.5 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3.5.1 呼吸困难:多由切口出血压迫所致,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患者颈部迅速肿大、紧张、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护理措施:术后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及严密观察其体征。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和吸引器,如发生应果断拆除切口缝线,消除血肿。

3.5.2 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损伤:术后通过与病人交谈注意有无声音嘶哑,观察进食有无呛咳,判断术中或术后有无神经损伤的可能,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护理措施:做好解释工作,用促进神经恢复的药物,予以针刺理疗等,一般可自行恢复。

3.5.3 手足抽搐:由于术中误切或挫伤甲状旁腺或其血液供应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着血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引起 手足抽搐,多发生在术后1~2h.。护理措施:术后观察患者有无手足麻木,口唇麻木、手足抽搐等症状,及时发现迅速处理。避免食用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黄、鱼类等。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钙片或静脉补充钙剂,本组中2例手足抽搐病例经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以解除痉挛,及时处理后均康复出院。

3.5.4 甲状腺危象:与术前准备不足,甲亢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患者可出现高热,脉速(大于120次/分),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等。护理措施:应及时报告医生,即刻吸氧,予头部大血管及四肢处放置冰袋,酒精檫浴等物理降温,尽量使体温维持在37℃左右,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予碘剂、激素、镇静剂及冬眠合剂等。

4 体会

甲状腺血液循环丰富,手术部位特殊,是一项风险较大,有潜在危险的手术。术中、术后24-48小时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因此,对护士的业务水平要求高。从本组25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中体会到护理人员对甲状腺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一定要全面仔细、科学、耐心。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周密的护理,并发症的严密观察,积极预防,是手术成功顺利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沈锡琳,曹修维,张晓华等.甲状腺腺瘤超声声像图与手术病理相关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74-2375

[2] 王志明,李新营等.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0(12):725

上一篇:浅谈新生儿浓疱疹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老年心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