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方法之舟,扬个性风帆

时间:2022-06-04 12:08:22

乘方法之舟,扬个性风帆

“下水作文”是指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习惯去选材立意,构思作文,最早见于叶圣陶的《教师下水》一文。叶老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这样写道:“在成都听一位中学老师谈,他学校的领导向语文老师提出‘教师下水’的要求,很有意思。”接着又分析道:“‘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

教师下水作文在小学生形成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不同于成人的写作,它是小学生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学生与教师在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生活体验和理解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而造成了心理世界的迥然不同。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盲目下水,极可能产生缺乏灵性、矫揉造作的机械模仿,严重妨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思维的创新,有悖于作文教学的真谛和新课程理念。怎样让教师的“下水作文”真正起到点津引路的作用呢?

一、 要用儿童的眼光观察儿童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特别是小学生。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即使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却有一番情趣,纯真至极。当他们看到天空中南飞的雁群,会这样去描述:“蓝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变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一个‘一’字”。绝不可能有“雁南飞兮,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来年归”的感慨。晨昏时的雀鸣带给成人的是阵阵烦燥,而他们却从中读出快乐与欢欣。被成年人遗忘了的残垣下面的杂草地,每每成了他们的乐园。因此教师的下水作文,应调整眼睛的光圈,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二、 要用儿童的思维去理解儿童的生活

生活是多味的,要知道个中滋味,必须亲自去品味,去理解。儿童有儿童的思维方式,对于真善美、假恶丑,有其特殊的理解和评价。他们对生活的感知,不会蒙上伦理色彩,往往依情而断。当一群成人围在一起观看昆虫与昆虫的争斗,你会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无聊。但若换了一群孩童,你能说无聊吗?反过来,成人也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这不属于他们的生活。而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会想象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抑或是星际大战,他们还会为“死难者”掘墓送葬。因为这属于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其中的乐趣便是由他们特有的思维衍生出来的。因此教师的“下水作文”不可以把成人的思维判断、情感评价强加给学生,而要以充满童稚的思维和情感去定格理解属于儿童的生活。

三、 要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内心世界的表白靠的是语言,而语言除民族和地域差异外,还有极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差异,即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异。为什么说“童言无忌”?因为儿童语言有自身的特点,幼稚、天真、直白,不会含沙射影,也不懂指桑骂槐。他们以直率、纯真、有趣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下水作文应避免成人化语言,让文中的每一句话都符合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理解,符合儿童的知识结构(语言规范精练,但不能生涩难懂)。切不可用成人的“世俗”污染儿童心灵中那方净土,而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下水作文中获取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为自己的发展导航引路。

下水作文要有儿童特点,反映儿童生活,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儿童个性写作的航标,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丹阳市窦庄中心小学)

上一篇: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意识 下一篇:例谈激活学生心中的文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