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31 07:27:19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

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凡是公开课,大多选择第二课时,很少选择第一课时,认为第一课时写写生字,读读课文,上不出“花样”,显示不出教者的实力。其实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很重要,因为涉及许多基础知识,也是上好全课的基础。如何提高第一课时的有效性呢?

一、 激情导入,吸引眼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在刚刚接触到新的课文时,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课文越来越长,兴趣越来越低,老师一定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因此新颖、有趣的导入,便能拨动学生们的学习之弦。可以采用旧知导入、图片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教授《嫦娥奔月》的第一课时,首先投影出示《月之图》,创设一个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我们不由得吟诵诗句的情境,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旧知,说说学过的关于月亮的诗句,进而引出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不仅达到了积累诗句的目的,更让学生入情入境,步入了一个神话世界。

二、 明辨字词,落到实处

读准字音,写对笔顺,明白字意,落实识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需要留足相对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环节,但一堂课不能将所有生字词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所选择,巧妙地进行教学,可以采用比较法、儿歌法、拆分法等,让学生学的轻松,记的容易,感受语言,积累词语,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学会合作》一文时,学生常常将“和谐”和“协作”这两个“xié”字混淆。怎样让学生明白这两字的差别,明白字意呢?我采用了拆分法,“谐”字拆分为“言字旁”和“皆”,“协”字拆分为“十”和“办”,然后编了一个顺口溜,“所有人都有平等发言权的社会是和谐社会”、“十个人一起齐心办事是协作”,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写法,更明白了其意思,再也不会混淆。

字词的选择、整理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我班的孩子人手一本《新华字典》,课堂上遇到不认识、易混淆的字词,我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查字典,借助字音、字形、字意进行辨析。如最常见的“辨”、“辩”、“辫”这三个字,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三个字的组成部分,对其区别进行一定的猜测,然后借助字典中的解释来辨析,明白“辨”与“分别、分析”有关,“辩”与“说话”有关,“辫”与“头发”有关,将这三个字的区别牢记心中,即使忘了,也会懂得运用上述方法重新去辨析三个字,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每一篇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歌曲,任何一个单独的音符都不能称为“歌”,只有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才能真正体味出真正感情和美感。因此我们在教学第一课时,绝对不能忽视学生整体感悟课文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2)指名上台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如拓展小标题法、连接段意法、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用不同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概括的能力,教给学生方法,训练有层次。同时此环节设计基于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感知。

四、 抓住重点,分析取舍

第一课时的教学是否需要涉及精读课文,应该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而定。对于篇幅短小的文章,只需蜻蜓点水即可,为第二课时的学习留有余味;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在第二课时由于时间、精力、目标的有限性会有所取舍,这舍去的部分,老师加以提炼,完全可以利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

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在第一课时可以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围绕文中开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天游峰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山峰。然后配以图片和历代文人的诗句来初步感受天游峰。最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两句句子,品味作者采用比喻、列数据、反衬的手法,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大大节约了第二课时的时间。

五、 设置悬念,阅读期待

第一课时学完,应该设下悬念,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形成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当然,不是所有课文都需要设下悬念,而是应当有所选择。如果重视悬念的设置,掌握设置技巧,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天游峰的高与险后,留下这样的悬念: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这样留有余味的结尾,让学生对这位老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第一课时将字词牢记,将课文学扎实,初步感知课文,课后又留有念想,才能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才能学得容易,学得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上一篇:小语重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篇:让自由的生命在地域文化中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