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6-04 09:06:48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通过有效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个性化人才。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地利用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几分钟内,往往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这段时间就成了课堂教学的“真空时段”,在这期间教师如果已经进入教学中心环节,那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无法接收到教师传递的信息,教学就取不到预定的效果。况且,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组织和计划上,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有效的课堂导入,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可以发挥创造力,导入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进而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规律,在课前准备南北半球国家在相同时间内的季节景色,在课堂上以图片的形式放映出来,让学生分别找出冬天和夏天的景色,并以四个季节的月份跨度为时间段,让学生大概说明图片所处的月份。而学生不知道教师的安排,在区分图片时,会从表面现象出发,很快分出图片,并根据生活常识做出时间判断。而教师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11月到1月的景色时,必然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将学生引入“济南的冬天”。或者,教师可以以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景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展现不同地区冬天的差异,由此再过渡到“济南的冬天”,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地的冬天与济南冬天的区别。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语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教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造开放而活泼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探究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究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要如何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呢?这也成为我们现在急需探讨的一大课题。对此,我们务必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改传统知识传授为探究能力培养;改传统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改单纯智能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平均教育为因材施教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针对课后习题作文章分析,并提出自己读课文的疑问,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尝试教学分析,在他们过把老师瘾的同时,也需分析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让同学们共同参与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样一来,整个课堂中,教师只需注重课堂的引导并把握课堂学习流程,适时点拨即可。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发言比以往更为大胆,思维争辩更为活跃,语言交际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与文学探究能力均得到相应提高。通过教学实践,这样的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不但参与学生更多,而且课堂更为活泼,更为高效,更有实绩。

四、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知识迁移与应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书面文字,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选择和把握主要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诗篇、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技巧等。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也就要求教师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还应该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为教师留有余地加大,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及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查阅、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在于不断地学习、运用,越学越丰富,越用越灵活。因此,应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实践中去检验知识,寻求方法,探索真理。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