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04 07:55:34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比如,我在上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这一课时,首先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片,有灯光照耀下的城市夜景、有公路上奔驰的汽车、有多数家庭里有的电视机、电冰箱等系列电器,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认真思考: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夜幕下的城市是多么的漂亮,所有的这一切,如果离开了能源,就什么也没有。使学生意识到能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原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这样的美好,因为是在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根本没有见过城市夜景,老师再多的语言描述都没有一张图片或是一断视频片断的效果好。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起能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生还在回味着那些五彩缤纷的图片时,我又紧接着播放了一段有关能源危机的新闻报道,学生一下子被从理想化的世界里拉回到现实的世界中,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联系到这几年来煤、石油等产品不断涨价,学生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问题,怎样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的境况呢?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怎么老师提的问题也我自己心中想的一样呢?其实这就是利用多媒体手段的效果,让学生的思维跟着你的思维走,没有媒体手段,作为这一节内容,要想达到这个效果,恐怕还很难。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让同学们回答,有同学说发展氢能、有说发展太阳能,也有说发展核能,对于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这些新型的能源在他们的头脑中也只是一个概念,没有更深的认识。我又通过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我收集的介绍新型能源的录像,让学生从感观上去认识新能源,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效果,达到教学之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难点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欲使学生学习化学学知识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广开渠道,想方设法把繁难的知识化为简易,变抽象为具体,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复分解反应》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则学生难以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容。如果应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的溶解反应,碱与盐沉淀的生成,以及碳酸盐与酸放出气体的有趣的动态过程,可收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的奇特效果。又如,在《碱的性质》一节中,学生对常见的碱分不清,我们利用了计算机的3DS软件自己动手绘制了课件,使学生可从大屏幕上清楚地看到熟石灰、浓氨水、氢氧化钠等,实现了用常规手段和录像无法获得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就学生实验来言,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模式制定,对教师来言当然是省事了,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也许这样会造成一些“混乱”,学生也得不到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但却可以活跃思维。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在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的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

对于演示实验,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或教参中的做法,应该进行一些创新、改进,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使学生对实验情况一目了然。这一方面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实验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既鼓励了学生去大胆猜想,又鼓励学生勇于批驳,这样才能坚持正确、否定错误或修改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实验来进行少数实验教学。虽然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且我们也反对用模拟实验代替动手实验的做法,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少数重要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而用模拟实验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有的实验反应太慢,浪费课堂时间又影响教学进度,如铁的生锈等实验;而有的实验反应速度过快,不便于学生观察,采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就可以摆脱时间上的限制。再如有的实验反应过程中容易爆炸或产生有毒物质,危险性大,如氢氯光照实验等;有的实验容易因为错误操作而引起严重后果,我们可以用软件制作错误操作的后果展示,以提醒学生注意,如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出来”的危险操作。这些特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来放大演示实验现象,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的全过程。因为在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全班学生中往往只有前面几排的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这样下来实验教学效果并不好。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将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的现象一览无余地展示在大屏幕上,整个过程清晰明了,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接收到知识就会更丰富,记忆更持久。

四、拓展教材,贴近生活

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联系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引出空气中稀有气体的用途)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就在身边,是化学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上一篇:对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几点研究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