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的政治生态:从何优化

时间:2022-06-04 06:58:12

一个县的政治生态:从何优化

近些年来,县域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成为腐败高发群体。细究起来,既有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如放松主观世界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精神家园荒芜等,也有所处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如政治生态状况的影响。

政治生态主要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舆论环境、用人环境和廉政环境等构成,它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状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县域的政治生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政治生态不佳甚至趋于恶化的情况在个别县域确实存在。不正之风的盛行,对县域政治生态产生了严重负面效应,使某些县域的政治生态出现一些乱象。可以说,不良政治生态是县域腐败的重要基础,县域腐败是不良政治生态开出的“恶之花”。

少数县域政治生态不佳甚或恶化根源分析

少数县域政治生态不佳甚至趋于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不管党现象确实存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然而在个别地方,党不管党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县委书记虽然肩负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却把经济工作看成是硬任务、硬指标,把党建工作当成“软任务”。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

二是价值观迷失乱象亟待治理。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碰撞的社会。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仍占主流话语地位,却已被西方价值观念挤占了不少话语空间。一些党性不强、意志不坚定者经不起诱惑的考验,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和扭曲,迷失自我、步入歧途,道德滑坡、底线失守。

三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长期封建专制统治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崇拜” “权力本位”价值观在国人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我们发展了60多年的社会主义,但封建政治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观念,支配着一些人的行为。特别是在乡村文化气息浓厚的县域官场,传统政治文化仍在影响着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成为不良县域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

四是权力过分集中的沉疴尚待革除。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一些县域领导班子中,“一把手”个人集权、个人专断、一言九鼎的问题依然存在,邓小平当年所说的“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这一痼疾仍未根除。“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人没有真理”,坊间流传的这个段子反映了一些县域的官场政治生态。在个别县域,县委书记成了“土皇帝”,在其所辖区域内几乎没有可以制约他的力量。

重构和优化县域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重构和优化政治生态,是防治县域腐败的治本之策。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坚持县域善治理念,着力重构和优化一些县域的政治生态,从源头上探寻防治县域官员腐败的路径和举措。

一是建立健全县域管党治党责任体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重构和优化县域政治生态,核心是把县域管党治党的责任落实到位。各地县域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坚持从思想上建党、靠制度治党,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和考核,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县委书记要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自觉恪守“三严三实”,真正把从严治党的责任承担好、落实好。

二是培育和塑造县域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重构和优化县域政治生态,必须积极培育和塑造县域人文精神。要着力引导人们正确辨别荣与辱、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点亮理想之光,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补足精神之“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县域文化重人情关系的特征,要强化规则意识,培育法治文化,为增强主流价值理念感召力、重建县域政治生态提供坚实人文基础。

三是加强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党风问题。重构和优化政治生态,首先要从加强党风建设抓起。党风正则政风良,党风正则民风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决定着政风的实际状况,在县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党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长效机制。县域各级党员干部要做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模范实践者。

四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在一个县域内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因此,选准用好干部是重构和优化县域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提名推荐、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措施办法,切实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五是稳步推进县域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优化县域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径。要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利,严格党内生活,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政务公开,拓宽制度化参与县域治理渠道,建立主体多元、共同参与的县域治理机制。县域党组织要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带头维护法治的尊严和权威,坚持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做尊法学法守法的模范。各级政府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六是加快推进县权改革。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是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是否规范,对县域经济政治生态会产生重要影响。防止县委和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失范或被滥用,根本在推进党内领导体制改革,推进党务公开,增加权力运行透明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继续深化县权改革,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在廓清权力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制度,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保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上一篇:乡土素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新课标对数学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