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6-04 04:27:07

浅谈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 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体现与必经之路。本文阐述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阐明农业机械化在新农利述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新农村建设 地位 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与有效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及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推手。为此,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普及与实施,农民购买与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越来越显著。

1 农机化概述

1.1 农机化的概念

现代的农业生产包含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多种行业和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环节。从广义上来讲,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统称为农业机械。也就是说,农业机械化就是用机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各项作业,用于农业生产方而的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都属于农业机械的范畴。

因此,农业机械就包括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两部分。动力机械如内燃机、拖拉机、电动机等为作业机械提供动力;而作业机械即为配套农机具,如土壤耕作机械、播种机械、灌溉设备、收获机械、脱粒机械等直接完成农业生产中的各项作业。二者以牵引、悬挂、半悬挂等方式相连接成为机组,或直接制造成为一个整休,如谷物联合收获机等。

1.2 国内农机化的发展概况

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事业,由于其起步和发展较早,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多,其农、林、牧、副、渔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并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拖拉机向人马力(100――200马力以上)、减轻重量、四轮驱动等方面发展,能够悬挂十几种配套农机具;(2)扩大农业机械的适用性,一机多用,可以实现一人完成快速挂结,并向联合作业发展;(3)农业机械向宽幅、高速(10KM/h以上)和高生产率发展;(4)利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监视、监测、控制和调节农机作业运转情况,并核算作业成本,而且逐步达到自动化;(5)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和农业系统工程,应用电子计算机制作农机化区别和农林牧机械配套的最佳方案。

2 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而且全国13.57亿人口中有近80%的农业人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与此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更加凸显。

2.1 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斗转星移,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农业机械化不仅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在农业生产上千百年来靠“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将农民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水稻生产“头上烈日晒、脚下水汽蒸、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不堪重负的、繁重农业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走向广大城镇发展二、三产业,使传统的农民变成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并安心在外务工经商赚钱,发家致富。

2.2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2.2.1 农业耕作机械的农机耕作服务为农降低成本助农增收

农机机耕作业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效的解决了农民种田耕田难的实际困难。同时,还为农户节省了耕作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据调查,农业机械每为农民机耕一亩农田收费为60元。而农民若雇人用耕牛来犁耙一亩农田的话,却要花费90元。相比之下,每机耕一亩农田可为农民节约开支30元,且机耕功效高,还可为农民节约劳动用工一个,若按每个劳动日50元的价格计算,又可为农民增加收入50元。由此可知,农业耕作机械为农民每机耕一亩农田,就为群众增加收入80元。

2.2.2 农业收获机械特别是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农机收割服务为农降低成本助农增收

在水稻生产中,农业收获机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三弯腰”问题,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查,联合收割机为群众每机收一亩水稻收费只65元。若群众雇人来收割一亩水稻,至少要花费95元。同时机收还能为群众节约劳动用工2个。相比之下,联合收割机为群众每机收一亩水稻就为群众增加收入130元。

2.2.3 农用排灌机械的农机排灌服务为农降低成本助农增收

农业排灌机械在农业的抗旱救灾中,不仅为农业的抗灾救灾夺丰收立下了汗马功劳,还为农业生产争农时、抢季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中部农村某些地区靠古老的龙骨水车来抽水浇田,功效低、劳动强度大,一般一个劳动力用龙骨水车车水浇田每天最多3亩,而一台175柴油抽水机一个小时就能抽水浇田2至4亩。农用排灌机械成了农民离不开、丢不得、少不了,且又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工具。同时,农业抗旱机械的抽水排灌服务使农业粮食生产得以保产增产,而粮食增产也就是增加了农民收入。

2.2.4 农业种植机械的机播与机插特别是水稻机动插秧机的机插秧作业服务为农降低成本助农增收

据调查,机插秧作业不仅能省种、省时、省工,达到合理密植,还能争农时抢季节,同时每为群众机插一亩水稻只收费40元,且功效高,还能为群众节约劳动用工2个。若群众雇用人工栽插,则每亩至少要花费90元。相比之下,机插秧每亩又可为农民节约成本增加收入50多元。

2.3 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效率

农业机械在为农服务中有效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就农业机械化作业与人畜力作业相比,一台中型拖拉机每个工日可翻耕田地50亩,一台中型收割机每个工日可收割水稻40亩,一台水稻插秧机每个工日可栽插水稻30亩;若用畜力耕作,每个工日只翻耕农田2亩;而用人工收割水稻和栽插水稻,则每个工日均为0.5亩。相比之下,机耕是畜耕效率的25倍,机收是人力收割效率的80倍,机插是人工栽插效率的60倍。而且不论是机耕还是机收机插,在质量上都比人畜力作业要高,这就为农业的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注入了强大动力,使人们从小农经济的困扰中解脱出来,从事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可能。

2.4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积极走出家门经商务工与发展二、三产业,使传统的农民变成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走向广大城市,安心外出务工赚钱。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或种植大户流转,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由于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许多闲置的土地正向种田大户手中转移。

2.5 增强了农业的抗灾能力、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村大局稳定

自古来,自然灾害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在农业抗旱双抢和春耕大忙季节,不仅大片的农田要翻耕、还要抢收抢种与抢插、以及防汛抗旱同时进行,为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农业机械更是为群众春争日、夏争时的忙过不停。积极在季节上抢时间,在抗灾上抢粮食,为现代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3 结语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现状,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展望未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因此,要充分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特别是加大对农机的扶持力度的大好时机,兴机富农,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向前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启云.农机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3,06:14-15.

[2]冯文海.农机化发展的方向[J].青海农技推广,2009,02:62+64.

[3]陈达.农机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湖南农机,2007,04:12.

[4]张巍.农机化发展的现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0:68.

[5]周全召,苏同坤,李俊峰.发挥好农机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J].农业机械,2005,03:67-68.

上一篇: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汽修专业模式的探索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