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瘫痪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2-06-04 01:25:54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瘫痪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瘫痪指的是神经系统的外伤或疾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 以损害部位为准分为:偏瘫、交叉瘫、高位截瘫、下肢瘫痪、单瘫、周围神经损害所致之瘫痪[1]。该类患者发病快速, 病后致残率高, 肢体功能恢复很慢, 以致患者毫无思想准备, 难以适应这沉重的打击, 构成严重的挫折心理, 不积极配合治疗及后期康复, 甚至有轻生念头,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瘫痪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结构式心理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 以心理支持为基础, 将应对技巧、应激处理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理护理模式[2]。2012年5月~2013年12月,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102例瘫痪患者实施了结构式心理护理, 收到了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病区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 本组患者102例, 男62例, 女40例;年龄12~85岁, 平均年龄58岁;其中偏瘫77例, 交叉瘫5例, 高位截瘫2例, 下肢瘫痪2例, 单瘫7例, 周围神经损害所致瘫痪9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平均住院时间75 d, 出院患者均建立随诊表, 随诊时间为3个月~1年。按住院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临床表现和肢体功能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个体化治疗, 给予降颅压、营养神经及抗感染药物应用、康复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各患者引起瘫痪的原因不同而调整用药及康复措施。

1. 3 结构式心理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心理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

1. 3. 1 心理支持护理 ①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要热情主动的接待, 稳定患者的情绪。列举瘫痪治疗康复成功病例, 给予患者专业上的指导和娴熟的专科护理,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从而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按患者痛苦期、达观期、悲观期或奋发期, 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待患者情绪稳定后, 适时适度的劝说与安慰, 不失时机的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合理的解释, 并从心理学角度引导患者进行思维, 使患者重新认识问题, 改变其认知行为。

1. 3. 2 生活能力护理 ①给患者安排安全和舒适的。要根据患者的需要灵活多变, 每2小时交换1次, 平卧、侧卧、俯卧交替进行。骨隆突处要垫软枕, 以防皮肤破溃;足部要加托脚板, 以防足下垂;手部佩戴分指板, 以使其置于功能位;床尾安置牵拉带, 便于患者起坐与活动;床旁加床档, 防止患者坠床。②加强基础护理与康复功能的锻炼。如:帮助患者日常洗漱、进餐、大小便、皮肤、头发护理等;帮助患者床上活动或按摩、适当的下床活动锻炼等, 减少肌肉萎缩, 有利于功能康复。③设法预防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摔伤、烫伤、冻伤、褥疮等。④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患者, 提供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与欣赏, 聆听音乐, 观赏电视电影, 也会给患者一种精神寄托, 以减轻痛苦, 愉快地接受治疗。

1. 3. 3 家庭社会支持护理 有组织地解决好患者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消除歧视与情感的疏远, 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间的隔阂、动员患者亲友给予其热情与温暖, 从细节的照顾上来体现同情、爱护与鼓励。通过组织给予解决某些经济困难与家庭纠纷, 这些都是促进心理积极转化所不可缺少的。

1. 3. 4 “暗示”心理引导 ①有计划的同患者谈话, 接受他们的要求, 理解他们的苦衷, 引导他们的发泄, 了解他们的困难, 借助语言的直接暗示来解除其思想苦闷, 安抚其思想创痛。②有步骤地安排患者到户外活动, 接触大自然的阳光、新鲜空气、花草树木, 以转移其注意, 激励其对生活的向往。③有意识的提供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给患者阅读, 使患者从中受到启发, 从英雄形象中求得学习的目标。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经过不同护理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 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三个级别。进行不同护理后对康复效果的影响采用Fugl Meyer(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MA运动功能评定正常值为100分, 分数越高,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理想;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

1. 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性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瘫痪是我国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一发病便出现肢体功能障碍, 生活上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困难, 尤其是大小便、沐浴等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临床上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但瘫痪的治疗和后期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结构式心理护理首先在急性期给予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愿意掌握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技能, 主动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有利于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3]。其次适时适度的给予劝说与安慰, 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着手帮助患者的日常生活, 解除患者的身体痛苦, 对患者表示关怀与体贴, 使患者心灵得到启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愉快的接受治疗。家庭与社会支持护理以及心理暗示, 能处理好患者周围人际关系, 使患者增加安全感, 感到平等和被重视, 治疗和康复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增强。本研究针对这些现象, 在生物护理的基础上, 从住院到出院, 从患者自身到其周围环境, 有计划、分层次的给予结构式的心理护理, 不但照料到患者身体上的病痛, 更重要的是唤醒患者之心灵, 使其奋发, 树立起治疗、康复的信心, 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改善了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田福.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4:96.

[2] 臧丽娟.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1):101-102.

[3] 江学玲.行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达标率影响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201l, 32(24):5176.

[收稿日期:2014-11-26]

上一篇: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 下一篇:分析探讨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