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引起血管闭塞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5-22 08:41:09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引起血管闭塞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引起浅静脉血管闭塞的临床因素。方法 520例留置套管针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260例), 套管针在静脉血管内保留时间为4 d, 每次输液后均用肝素配置液封管, 对照组(260例), 套管针在输液后拔除, 留置时间不超过1 d, 穿刺者均具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套管针, 穿刺点一般选择在前臂浅静脉血管。观察两组血管情况。结果 经统计结果显示,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越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血管闭塞;临床研究

临床上,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需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 目前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已替代了传统的不锈钢针穿刺, 因它能降低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疼痛, 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用药和抢救带来了很多便利, 避免了静脉输入黏稠度高、发泡的化疗制剂等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 同时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学者研究证明,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引起的静脉炎、留置套管堵塞与留置时间长短、输入药物的浓度、穿刺置入的部位、封管的方法具有相关性, 但其引起血管闭塞的病例尚未报道,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5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0例, 其中男130例, 女130例, 年龄16~78岁, 急性白血病50例, 类风湿关节炎4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 恶性淋巴瘤2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 心血管疾病30例, 脑血管疾病40例, 对照组260例, 其中男150例, 女110例, 年龄16~79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60例, 类风湿关节炎50例, 恶性淋巴瘤4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 心脑血管疾病8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输入药物浓度、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开始前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管评估, 并做比较, 记录血管情况,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浅静脉留置针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由viaon材料制成的封闭式套管针, 常用型号22-24G, 穿刺点的选择一般在前臂浅静脉血管, 穿刺成功后连接输液装置, 液体输注完毕后, 实验组选择用肝素配置液(生理盐水250 ml加肝素125000 U的0.2 ml, 取其1 ml)封管, 留置时间不超过4 d;对照组选择套管针的型号及材质、厂家与实验组一致, 待患者液体输注完毕后选择拔管, 留置时间不超过1 d, 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留置套管针后的浅静脉血管情况, 并记录, 之后对两组患者在实验结束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对照实验结果。

1. 3 判定标准

1. 3. 1 判断静脉炎的标准[1](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的分类标准)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有可见线条, 无或可触及静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触及硬结。

1. 3. 2 判断血管狭窄及闭塞的标准[2] 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明确检查静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流量和流速, 超声诊断血管狭窄主要是根据血流速度, 当血管狭窄>50%以上时, 血流速度开始增快, 一般表现峰值>160 cm/s;当血管狭窄在50%~70%时, 峰值180 cm/s;当血管狭窄达到90%时, 血流速度可达180~200 cm/s;当血管完全闭塞时, 血流信号消失。

1. 3. 3 判断套管堵塞的标准 不完全堵塞:拔除浅静脉留置针时观察外套管内有血栓堵塞, 但可以用注射器在尾端用力推出血栓至管外;完全堵塞:拔除浅静脉留置针时外套管内残留的血栓, 不易用力推出管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越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学者研究证明, 留置套管针伸入静脉内的导管端部分随着血流速度进行摆动并与血管内膜发生摩擦, 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破坏,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引起血小板的聚集, 导致血管栓塞[2]。留置套管针的外套管对机体是一种外源性的抗原, 当进入浅静脉血管后可以引起机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产生的致敏淋巴细胞诱导免疫反应, 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产生组胺和缓激肽, 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溶酶体酶和白细胞三烯, 并激活补体, 引起内皮细胞的收缩反应增强、内皮细胞连接处的囊泡口径增大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当上述致炎因子长期存在时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和坏死, 从引起静脉炎的发生[3]。静脉炎的长期作用可以引起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致静脉血管内膜增厚, 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本研究实验表明, 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间越长, 血管闭塞的发生越高,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实验中作者发现, 穿刺前如果过度拍打穿刺浅静脉血管使其暴露, 则浅静脉炎的发生率会达到70%, 因为在拍打浅静脉血管的过程中, 可以引起所穿刺处血管反复受压和摩擦, 导致内皮细胞的受伤, 再加上血管偏细小, 穿刺成功后可以形成外套管与血管壁的长期摩擦, 必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留置套管针一定选择静脉血管相对粗的, 不易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留置套管针, 穿刺前不要反复拍打血管。如果患者是高敏体质不建议留置套管针, 在实验中发现, 自身免疫病的患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带管后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要高于正常人, 原因推测:留置套管针对自身免疫病患者是一种异种抗原, 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静脉血管的损伤。

建议如果输注高浓度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钙、参芪扶正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化疗发泡剂等药物必须按照输液指南要求, 选择深静脉留置针。作者在实验过程中, 对照组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拒绝深静脉穿刺, 经本人签字同意后作者应用了浅静脉留置针输注配制的柔红霉素(化疗药)液体250 ml, 当输到125 ml时, 患者的前臂血管出现渗出, 及时拔出留置针并给予地塞米松10 mg局部封闭, 第2天局部出现了红肿痛, 给予硫酸镁湿敷, 1个月后回访, 该处血管已经完全闭塞。对照组另4例血管闭塞的患者是应用了浅静脉留置针输注了蔗糖铁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

临床上, 为降低浅静脉血管闭塞的发生, 保护患者的血管, 降低血管病发生率, 避免浅静脉留置针对人体造成的血管免疫损伤, 建议生产商在材质上应用生物材料, 改进工艺, 进入人体部分的套管内膜及外膜一定要光滑, 避免因机械摩擦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王燕, 申莹.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防护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04, 6(4):243-244.

[2] 曹音, 钱惠农, 刘志平.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痉挛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4(17): 169-170.

[3] 曾静.外周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2(16):425-426.

[收稿日期:2014-11-03]

上一篇: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 下一篇:系统心理护理对直立不耐受患儿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