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时间:2022-06-03 11:38:47

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对气候的影响、对水文的影响、泥沙淤积问题、对水体的 影响、 对地质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问题、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等十个方面,并就此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利工程建设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世纪以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剧增,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加上人们环境意识薄弱,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污染了水体,恶化了环境,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研究水利与环境的关系,发挥水利优势,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满足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正确处理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就必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制约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并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用科学的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确保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方面,如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变化,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水域中细菌藻类、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二是社会环境方面,如水利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健康和文物古迹保护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 的环境效益等。

1、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2、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3.对水体的影响

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比如过船闸需要时间,从而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有利影响: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

4对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水库渗漏。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则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5、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河道等措施,保护农田免受淹没冲刷等灾害,通过拦截天然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等措施补充了土壤的水分,改善了土壤的养分和内热状况。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也使下游平原的淤泥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使地下水抬高,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6、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回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生活环境被打破,严重的会造成灭绝。如:长江葛洲坝,下泄流量为41300~77500m3/s,

氧饱和度为112%~127%,氮饱和度为125%~135%,致使幼鱼死亡率达2.24%。水利工程的建设使自然河流出现了渠道化和非连续化态势,这种情况造成库区内原有的森林、草地或农田被淹没水底,陆生动物被迫迁徙。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不少疾病如阿米巴痢疾、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环境有关。如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建成后,原有陆地变成了湿地,利于蚊虫孳生,都曾流行过疟疾病。由于三峡水库介于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建库后水面增大,流速减缓,因此对钉螺能否从上游或下游向库区迁移并在那儿孳生繁殖,都是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1、移民问题

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大课题,兴建水库,淹没土地,必将使人地矛盾更加紧张。如果移民未加妥善安置,还会造成毁林开荒,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km2,移民总数超过110万人。移民政策的调整表现为:①将原计划在三峡库区就地后靠搬迁的部分农村移民,远迁到库区以外的经济发达地区,至今已经搬迁移民近40万,外迁的有10万。②对一批原计划搬迁重建的工矿企业实行破产或关闭,据资料统计,三峡库区原有1599个工矿企业中有1013个实行了破产或关闭。

2.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

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

结论

把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在国内都还刚刚起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环境水利学科向前发展,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

水利建设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使已经形成的平衡状态受到干扰破坏。水利主管部门的职责是研究由平衡状态到不平衡状态再到平衡状态的发展规律。水利工程能否带来环境效益,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展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自然与生态的平衡机制,研究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合理利用自然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

上一篇:浅谈光纤通信 下一篇:有关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