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是一种伦理美

时间:2022-06-03 10:57:27

低碳生活是一种伦理美

目前,随着世界范围的节能、减排、低碳观念和行为在各个国家的倡导,随着这种人类文化潮流的影响,无论是我们的文化媒体,还是都市大众选择生活方式,抑或是社会生活中流行时尚风、流行新潮流、流行新观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观念、一种生活方式,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并且逐渐深入人心……

“低碳生活”,体现在我们每日的衣食住行之间,现在人们对“低碳生活”也正在达成一种主流的共识,这种新生活的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所以,从伦理的意义上讲,从道德意义上看,从精神价值上来看,从善生活来看,“低碳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节欲、制欲。

的确,对于人类的一些先天的、最初的、基本的、普遍的和主要的欲望,是应该予以满足的,这是符合人类的伦理意义的,也符合自然的原则,但是由于人类的人性贪欲、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利己主义、拜物主义、道德制约的缺陷,人类的欲望,哪些该恰当、适合地满足,哪些欲望该克服、节制和压抑,这些伦理的问题,人类从来就没有很好地予以解决,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人类的欲望特别是贪欲越发泛滥起来。这种泛滥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在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高消费的今天,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已经满足。但是在商品不断生产的刺激下,在广告文化的不断诱惑下,在消费时代的拜物主义的强力作用下,人的各种消费欲望、享乐欲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膨胀起来,体现为对社会、对文化、对人性、对人的行为和选择的巨大的支配力量,绝大多数人即使已经拥有了远远超出他们能使用的东西,但他们仍然希望要占有更多的东西……

人的自我价值是建立在他拥有多少东西的基础上的。如果他要成为最好的,他就必须拥有最多的。这似乎还是我们个体的欲望生活,也仅仅是与我们个人的生活有关,但我们扩大一下我们的视野,会发现人类泛滥的欲望究竟造成了多少可怕骇人的结果。我们人类所在的自然界,诸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等频发,两极冰川融化,大量物种灭绝,淡水资源流失,农作物减产,疾病肆虐,造成新的冰河期……等等,其实都与人类的无休无止的欲望有关,人类的这种欲望促使人类不断征服自然,进而不断破坏自然,于是自然界的固有节奏开始紊乱,受到创伤的自然开始向人类进行报复……

所以,今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提倡、追求“低碳生活”的文化潮流,实际就是对人类过去与自然、环境力关系逆转的一种现象,是人类与自然、环境融合一致、和谐共存的精神与态度的回归。如果从伦理的角度说,这就是对人类正在泛滥的欲望的一种节制,这正像西方历史文化学者汤因比所说:人类本来是贪欲的存在,因为贪欲性是生命特质的一部分。人类具有的这种贪欲性和其他生物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人类具有意识,因此也就能对贪欲的性质有所认识。就是说,人类能够认识到,如果致力于贪欲,它就会具有破坏性,因而成为罪恶。因此,人类也是可以做出困难的伦理上的努力,在实践中实行自我控制。

这种人类对于节制欲望、贪欲在伦理上的努力,在实践中实行自我控制,便体现在我们今天的这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上―――“低碳生活”。的确,我们衣着上多选那些棉、羊毛、麻等自然纤维作低碳衣物,饮食上选择低碳食物舍弃牛排,住房选择建筑节能、绿化、节水、碳指标排放低的房子,出行方面减少自驾车、不买大排量汽车,更是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出行方式……这些日常低碳生活,其实都是一些减少欲望、压低欲望的行为。

低碳生活,实质就是制欲,就是人类从自己的生命内部改变态度,自觉地抑制欲望特别是贪欲,厉行节俭,“节制是社会和个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达成这样最终的目的:维护我们作为人的尊严,保护现代人不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为子孙后代保存有限的地球资源……

上一篇:创业冷门:上盘佳肴是鼠肉 下一篇:大医至诚 泽被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