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

时间:2022-06-03 10:51:47

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建筑业尤其突出;进而对各类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本文首先通过对安全风险管理含义的阐述,进一步结合相关知识,提出了一些地铁施工监测技术,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地铁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与批评指正。

关键词:地下工程;安全;监测技术;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地铁施工有诸多高风险因素。包括施工工艺复杂,工程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等等。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周边综合环境有一定影响。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地铁工程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提升地铁施工监测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是势在必行的。

二、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在项目运行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和手段,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各种风险处理技术,以一定的风险成本达到有效管理和处理风险的过程。安全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前分析预防、事中实时控制处理、事后总结经验,使项目建设取得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详细信息见下图。

三、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

随着测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观测快捷、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能进行实时监测的新技术、新设备逐渐被使用到地铁施工监测项目中,使地铁施工监测向监测自动化、设备系统化、内容多样化的高精度、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发展。

(一)施工监测点的布置

监测点的布设,在轴线方向上每隔 1m 布设一个监测点,轴线方向两侧 25m 的范围内如有建筑物或管线,可在这些建筑物或管线上布设监测点,监测点的密度基本上是每 3m 一个点,建筑物承力的柱子或墙面上,应布设监测点。

放样监测点前,一般应在隧道贯通的区间内布设控制导线,导线方向应大致与地铁方向一致,导线点的选择应便于施放监测点。导线精度采用城市一级导线,高程监测工作点应布于轴线 35 米以外,通视良好、稳定的地方,工作点应定期检核。

(二)静力水准监测系统

静力水准测量具有高精度、遥测、自动化、可移动和可持续测量等特点,因此在地铁施工和后期运营的监测中,一些特殊环境下几何水准难以开展的地方应用。

(三)智能检测系统实时监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智能化实时监测系统面世并被应用到地铁监测项目中。如利用高精度、智能化的全站仪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测量机器人系统进行隧道的收敛变形监测,利用光机电技术(如电水平尺、数码测缝计、智能数码位移计等测试设备和自动数据采集器连接,通过主控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终端系统的连接) 构成远程自动化连续监测系统,

对既有地铁线路进行实时自动监测、数据传送、分析处理及信息发送等。

四、地铁施工中监测与安全管理的不足

(一)安全管理方面

有些施工单位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

(二)监测技术方面

第一,在监测数据采集方面多处于半自动化状态,离不开人工参与;自动化监测系统仅在局部范围内实现自动化监测和信息预报,涵盖面不全;第二,数据采集与风险评估、决策处于半脱离状态,不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第三,监控量测控制标准与工程实际偏离较大,不符合实际工程情况。在一些地铁施工监测中,根据设计提供的监控量测控制标准,一些地区的沉降量多次超过监控值,甚至达到监控值的2-3倍,但无事故发生。相反,一些变形量较小的地点,却发生安全事故;第四,对监测主体区分不细,对同一类监测对象大多按统一监测量控标准执行,如不同高度的建筑、不同年限的建筑、使用性质不同的建筑在监测量控标准中没有细分区别,致使监测、风险评判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的事件经常发生。

五、相关改进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切实在地铁建设项目中加以贯彻落实,从制度上规范地铁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和消灭“抢工期、轻量、看效益、轻安全”的意识隐患;还要全面落实资金保障,使项目建设者减少或打消资金忧虑;并建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体制,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根据地铁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的管理手段确保施工安全。

还有,要做好外层关系的协调工作。可分为近外层协调和远外层协调两种。近外层关系包括设计、供应单位等。远外层关系协调包括交通、环卫等部门的协调。其中这一部分是重点。要本着绿色施工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六、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量也会越来越大,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我国建筑施工工程已经逐步从过去的老旧施工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施工模式。即:较高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严密,并且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刘向.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07.

上一篇:西安地铁二号线站点与大型商业的衔接空间现状... 下一篇:关于我处红一\二\三泵站电动机轴瓦发热问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