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野下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03 08:31:11

人才培养视野下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学习表现为动机不够、自信心不足、志向水平偏低和自我效能感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观念及自身因素等,解决问题策略主要为改进社会环境、改革学校教育、转变家庭观念及培养自身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困难;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成才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78-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理论进行论证后,班级授课制得到了普遍推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与教学的统一性的冲突逐渐显现,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冲突,预防或克服学习困难,就成为诸多教育者不断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关于学习困难,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一般而言,学习困难是指具备基本学习能力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不良是学习困难的直接表现,这部分学生在班集体及学校整体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只有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促进他们成才。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

(1)学习动机不够。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学习动机不够,不是“我想学”,而变成“家长、老师要我学”,访谈中也提到“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的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成绩还行,当对其督促一旦放松,学习成绩就会马上下降”。

(2)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这些学生大部分有这种矛盾心理:想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又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力量,甚至自叹不如、灰心丧气,这也催生了他们学习存在困难这一结果。

(3)学习志向水平偏低。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会缺乏学习上进心,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又会滋生学习的过度焦虑与失败感,演变成了“学习动机低――怕失利负担重――考试成绩不好”之间的恶性循环。

(4)自我效能感差。学生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制定的学习目标不符合自己的实际而难以实现时觉得对学习结果难以控制,导致长时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常常感到无法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产生“学习无助感”。

二、学习困难的成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消极影响加剧了学习困难,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冲击,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学历与文凭,真正学得的知识无关紧要,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2)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谈话中关于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提及了在学校中学生80%的时间都是在课堂学习,由于学校的评价体系过于看重分数和升学率,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重视,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也就在学习上落后了,学习困难问题就更加突出。

(3)家庭教育观念陈旧。父母的教育观念陈旧,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总是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要求孩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压力。

(4)自身学习兴趣缺乏。正是自身缺乏“我要学习、我想学习”的这种内在学习动力,在老师和父母的压力下勉强学习,缺乏求知欲,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看见作业就心烦,听见考试就害怕,缺乏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成绩不良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学习困难问题的应对

(1)社会方面。1)加强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制建设营造网络文明,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利用网络来学习而不是用它来娱乐”的主流社会风气导向,让网络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2)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对于“读书无用论”这种不良风气要有积极的导向,可以在全社会发起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大讨论。

(2)学校方面。1)学校要改变看重分数的学生评价体系,应该更多地考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在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2)指导学习困难学生设定能达到的短阶段学习目标。要求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一份“学习任务表”,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从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3)吸引这些学生真正想要去学习。经常表扬他们的优势之处并和他们多交流,经常传达一种即使他有时表现不好,但你还是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关心他;在合作小组中尽量多地让他们进行展示,给他们更多锻炼机会;营造“没有风险”的学习氛围,回答错误并不会受到指责,要学会多多地启发与鼓励。4)更多地鼓励他们建立自信。教师要把赏识教育带入课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提问多帮助,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可以胜任学习的。

(3)家庭教育观念要转变。1)父母要改变“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去发展”的陈旧家庭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地只想去改变孩子而不改变自己。要知道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学习不止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2)营造更有利于孩子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学习,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更好地帮助他们寻找学习的方法。同时,父母要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表现有所进步时,应多进行表扬,让他们具有更大的动力。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整合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校成长、在社会上成才。

参考文献:

[1]胡宏,等.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林,等.学困生的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刘松,刘云.学习困难学生应对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初探 下一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