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时间:2022-06-03 08:23:13

浅谈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舞台。课堂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在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中显得最为重要。

一、 高中地理初期教学的背景及现状

初、高中教学脱节现象是个普遍问题,地理教学尤其属“重灾区”。对于既不参加统考,又不属中考科目的地理来说,学生普遍不重视。初一、初二所学的那些本不扎实的地理知识,在经历初三仅对付中考科目的强化复习后,更是所剩无几。到了高中,地理的要求显然不同,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既属统考科目,又属会考科目,还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很大,与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又十分密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往往经常“卡壳”,特别是学生在地图知识方面的匮乏,更是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

本人对我校高一年级10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多的学生认为该部分知识难度太大,难以理解;55%左右的认为自身基础较差,空间想象不够,对所学知识只知表象,难解实质。所以,在高中教学的初期,如何帮助学生回忆已学地理知识,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尽快树立地理意识,是摆在高一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有不少学校都采用了相应的对策,比较普遍的是用若干课时,先进行初中地理的复习,为高中地理教学做准备。但在教学中发现,上册地理教学任务本身较重,因为复习使教学时数更紧张。那么如何既不耽误教学又能扎实有效地回顾初中知识呢?我们教研组经过反复的研讨和尝试,感觉把“课前识图”作为课堂结构的一部分效果不错。

二、“课前识图”法的运用策略

高一阶段课程多、学生负担重,若想把复习的任务放在课外是不现实的。我们地理课的主阵地还是课堂。通过了解发现,地理基础优劣的分水岭就是读图能力的高低。然而不少学生连一些十分著名的地理位置也不清楚其分布在哪里,更不用说会利用事物分布的地理位置去分析其所表现的地理特征。“课前识图”就适应这个要求。所谓“课前识图”就是在每节课之前进行初中地理的识图练习,也可以作为一节课的导入或前奏。希望通过短频率、快节奏有的放矢地持续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高中地理正常教学与初中地理复习相得益彰。下面就其运用推荐如下:

1.“课前识图”运用的前期准备。

1.1思想动员。通过对一些事例分析,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地图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白之所以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是脑中缺图所致。领悟到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对地图有一种渴望,营造读图的狂热氛围。

1.2地图准备。地图的准备要“三位一体”,就是说学校、教师和学生齐动,希望学校给每个教室至少张贴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希望每位学生(至少两个学生)准备好初中地理的配套地图册;教师除了要准备学生应备的之外还要尽可能搜集一些电子版的地图。此外,教师还要练好板图基本功,不光为了授课需要,它还是提高教师魅力的“推进器”。

2.识图内容的选择。(1)要坚持相关性原则。读图的地理事物应与本节课出现的地理名称相同或相关,这样既复习知识又可服务教学。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遇到一些地理名称能够形成空间联想,培养空间想象能力。(2)坚持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内容选择坚持低起点、慢上坡,不急不躁,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成就感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已有的资料中能够找到相应的地理事物。

3.“课前识图”的课堂操作。(1)读图内容应坚持预报,教师一定要提前备课,把下节课的识图内容提前公布,让学生能够充分准备,达到复习的效果,又使课堂显得紧凑,充满活力。(2)课前读图的出现方式可根据学校情况而定,可以多媒体显示,也可以板图展示。不过我倾向后者,一是它灵活省时,二是便于学生填写和修改,更容易操作。当然多媒体有它的优势,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地交叉利用两种方式。(3)识图检测的形式可以演板,也可以书面检测,或者同时使用。为调动学生情绪也可以采用抢答、分组挑战等形式。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及时评价,这既是教学纠错的需要,更是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的最佳时机。

4.要经常做好回顾和复习。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对于课前识图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回顾。一般情况下每两周要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对两周来的读图内容进行复习考

评,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前识图的操作运用可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授课风格而定,但无论如何我们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建立地图思维,学会去借助地图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地图的使用贯穿于地理复习的始终,用地图串联初高中地理教学,遵循地理的学习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地理教学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有下述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是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是我国《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地理教学生活化,将有利于拉近书本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体现自身价值;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会地理思维,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空间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地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重塑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现代地理学科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重新认识。

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地理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当今,世界各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是:不单纯把地理科学体系作为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而是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地理技能、能力和地理思想的培养,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创造条件。

上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下一篇:新课标背景下的三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