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两极化

时间:2022-06-03 05:35:42

浅谈初中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两极化

【摘 要】本文分析了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探析了解决“两极分化”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两极化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动机,主动性,自主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的成绩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所谓两极分化,就是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学习兴趣高,积极主动,效果也好;另外一些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在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下被动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上课听不懂,渐渐对英语失去信心,以致产生厌学的情绪。

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学生,入学的起点就不一样,城里的孩子或者家长重视的学生,比那些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生好很多。再说小学对他们的要求不一样,会读会说即可,要求识记的不多。初中英语的要求不仅会读会写会说,还要懂语法,句型。所以很多基础薄弱的孩子,开始就很吃力,如果不努力,不刻苦,就很难跟上课堂的进度,久而久之对英语失去兴趣,因为他们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下面从几个方面叙述导致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导致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自身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原因

12~15岁的初中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主见,有逆反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照顾他们的情绪,不找出原因,而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这些后进生往往听不进去,还会刻意和老师家长作对。表现为上课不听,作业不做,考试应付,有的孩子还会故意捣乱。由于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反应敏捷,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显露才能。成绩好的学生愈发表现的好,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表扬。由于年龄的限制,这部分学生又存在粗心大意,思考片面,不爱钻研,精力不集中,好动,不能持久专心听讲,这样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更困难。

正值青春萌动的时期,男女观念逐步分清,异性好奇心趋于明显。且易受家庭,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都会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

(二)学科门类增加,内容加深,学习难度增大

从小学到初中,学科不断增加,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现阶段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还是打好基础,如果不重视基础,那么高楼大厦如何拔地而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不比别人多花时间和精力,很难跟上学习的进度,渐渐就被落下了,从而失去信心。想要再学起来就更难了。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有的教师对目前教材的把握不够,对学生的情况也不了解。这套教材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没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很难短时间内对教材适应,以致优生越优,后进生越差。部分教师没有把握这一情况,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讽刺挖苦,训斥恐吓,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对抗的师生关系。情感直接影响态度,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和家长说某某老师好,孩子喜欢他,也爱这门课。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注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形成知识断层。不注意讲授的艺术性,不使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方法

如何消除这种两极分化?教师应帮助后进生渡过难关,给予他们各种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可见,教师在其中的作用。

(一)尊重热爱学生是消除学生抵触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有爱他人以及被人爱的倾向。很多调查显示,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生总是喜欢“亲切,充满爱心”的教师上课。此外,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多运用现代化直观的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通过生帮生的途径,让他们互相督促,彼此鼓励。当然家长的引导,学生的努力也是必须的。只有学校,家庭共同给孩子亲切,和谐的氛围,孩子才会快乐的学习。

(二)加强课后督促检查,缩短学生间的差距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甚至有些学生有厌学情绪,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后督导,课后的督促力度对缩短“两极分化”也起很大的作用。课后督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督促孩子按要求完成书面作业;重视课文背诵,监督孩子背诵课文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效果;坚持给孩子听写单词;督促孩子遵守作息制度和学习计划,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三、结束语

有人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改变,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消除两极分化,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消除情绪障碍,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产生兴趣,从而体验到成功。

参考文献:

[1]胡守芬.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李辉.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3]吴棠,王才仁,等.中小学英语教学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上一篇:中职数学的教学实效性探究 下一篇:如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