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6-03 04:40:39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242-02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科学课堂将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可取,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课堂 有效性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性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 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专家组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2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1 强化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意识,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强化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根据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针对性。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强调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科学活动过程,而且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2 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科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一直以来,大多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往往是根据经验或者直接照抄参考书,造成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也成了一种弊病。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明确指出了“学什么”、“做什么”的意义,体现“学为主体”的理念。因此,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师生共同的目标,而不是只由教师操纵。我们在制定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够充分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该表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课堂上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实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的怀疑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为主体。

2.3 优化教学内容是重点:要实现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广泛的学生活动中去,教师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基本理念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理解。然后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教材,合理结合、整体优化、强调体验,不为形式而形式。

①把握教学重点。

②精选教学内容。

③找准教学突破口。新课改教材给我们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备课空间,特别是实践教学是我们的重点备课内容,更是教学重点和突破口。

④合理整合教育资源。

2.4 选择灵活的教学机制:在新课程下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识、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氛围中产生的。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什么样的教学机制来管理课堂,创造氛围、环境,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激励他们信心,激发求职欲望。

①有效质疑。要将就提问技巧,问题要准确,要有思考价值,要问在关键处,问在要问处,切不可滥问。提问必须有预设,要考虑是不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

②恰当点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需要教师及时、恰当点拨,教师要放下“架子”,要转变角色,变“主角”为“导演”,变“向导”为“设置路标的人”。

③利用媒介。在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中选择和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有效教学媒体是必要的,它能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兴趣。我们教师要能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有效管理课堂,课堂教学定会做到高效。

2.5 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是反思型的教师,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的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的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对特定的教学环境反思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学环境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回顾教学案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进行常识性重构。二是对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在此过程中反观教学情境,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组织行为。

三是对不同时间点的情境经验之间关系的思考。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的更新与推行,促进了课堂有效性的发展。新课程下科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了最多的知识,使学生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17)

[2] 教育部.《科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绪培.《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努力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应对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三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