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课程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03 03:48:07

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课程实践与思考

摘 要: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为了更好地建设课程,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特色、课程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基础医学;课程建设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opening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

Chen Hui, Qian Jun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pening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 is an independent experimental course. Through four years of practice, we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 to construct course better.

Key words: opening experiment; basic medicine; construction course

为满足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强大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我校于2010年秋季首次开设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课程。本文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总结,以更好地建设课程和开放实验室,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

1 课程基本情况

1.1 课程开设

我校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计1学分。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由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心承担教学任务,面向学校大部分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麻醉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授课时间,专科生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本科生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该课程全部为实验课,历时8周,每周2学时,共16学时,包括实验测试2学时。学生的成绩由学校教务系统统一管理。

1.2 教师队伍

教师共10人,均为专门从事实验岗位的教师,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5人,助理实验师2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人。所有教师均参与教材编写、带教课程、考查课程和管理课程等工作。

课程负责人1人,由具有高级实验师职称的实验中心副主任担任,主要承担教材主编,召开教学会议等工作。

2 课程特色

2.1 通过课程开放实验室

我校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课程利用已建好的实验室资源授课。通过课程开放实验室,是地方综合性院校实验教学特点[1]。通过开设课程,有计划、有层次、有项目、大范围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解决实验室开放中的开放时间、开放人数、实验经费、实验项目、指导教师等问题,是一种成功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授课以班级为单位,教务科安排好班级课程表后,实验中心根据每班课表,安排本学期开放性实验总课程表,指导教师根据总课程表,做好开放实验室准备工作。实验项目和实验测试,需在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完成,提高了实验室的开放范围。课程形成了师生激励机制,有利于实验室长期稳定地开放。实验中心的教师独自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由以往的从属地位改变为主导地位,并可获得相应的课酬,调动了教师指导实验的积极性;本课程成绩计入学生总成绩,关系到其学分和评优评先,所以学生更加重视实验,更有动力做好实验。

2.2 课程教学实行新的教学模式

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实验课程,由实验岗位的教师独自承担,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以往专职教师为主,实验人员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同,更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课程的实验项目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由于实验人员比教研室专职教师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更娴熟,更熟悉实验室的物品,因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调动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课程建设

3.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由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校的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自主设定。课程有两个侧重点:基础和标准。课程内容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五部分,按实验仪器类、实验标本类及机能实验技术类设置。

实验项目包括小白鼠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家兔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人体解剖标本分类及观察、准确量器移液操作、离心机操作缓冲液的配制及pH值调节、血液涂片制作及瑞氏染色、显微镜介绍及油镜下观察标本,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2学时,另外,安排2学时的实验测试。

3.2 方法与手段

课程由学校教务系统统一管理。若考试不合格,需补考。上课方式为,带教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和现场示教,然后学生分组自主实验。

3.3 教材

本课程使用自编教材,其内容仍在改进和完善中。教材的改进不仅注重实验内容的改进,同时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最初的教材由7个实验项目和实验结果组成,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没有分开。现在的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实验教学目的及实验室一般规则和安全。第二部分是7个实验项目,按照实验开设顺序排列,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便于学生按照标准书写实验报告。第四部分是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5个方面组成。

4 教学管理

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以班级为单位开设,每周上课时间固定。课程管理采取班级授课教师负责制,实验项目采取实验室负责制。每个班级有两名教师负责管理常规教学、实验报告的批改、课程成绩的上传等。实验授课由项目所在实验室的教师带教。教师根据课程总课表,安排开放性实验开课时间、班级、人数、实验项目,做好实验室开放的相关工作。我们曾试行班级和实验项目均由带教教师负责制,这种教学管理的教学效果劣于现行办法。由于带教教师的专业不同,所擅长的实验技能不同,其带教的实验课效果不同。课程的7个实验项目需在4个不同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项目由所在实验室教师负责,充分发挥了各个实验室教师的优势,也减少了教学的中间环节,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5 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是7次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值;期末成绩占70%,来自实验测试成绩。实验测试采用“一对一”抽签决定测试实验项目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3]。

6 教学效果

6.1 学生评价

通过调查问卷和对实验报告的批改,我们发现,开放性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他们能够认真做实验,克服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完成实验报告。该课程与学生通常接触的理论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开设的实验项目与他们以后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学生通常提前来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发现要完成一个实验项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克服若干问题才能完成。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心理恐惧,动作不规范,不知如何与组员合作,忽略实验细节等。通过实验,锻炼了新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技能。

6.2 教师评价

在4年的开放实验带教过程中,教师熟练掌握了带教实验项目所需的基本技能,总结了基本技能的要点,改善了示教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共发表相关论文5篇。教师教学技能获得提高,从单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拍摄实验操作视频,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实验要点,提升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也提升了教师的成就感。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在人体解剖标本的观察中,由原来的课件图片演示,改为图片演示和标本对照相结合,更利于学生观察人体标本。开放性课程的开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团体合作,提升了对科室的归属感。

7 结束语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了课程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所有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标准的操作技能和正确观察标本的方法,养成用标准的操作技能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完成实验的良好习惯。我们将把课程内容、教学课件在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上,使课程建设网络化,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效率,增强他们独立开展实验的信心[4]。同时,探索开设实验选修课。通过选修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钱隽,徐良贤,曹达星.地方综合性院校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28-130.

[2] 衡容.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激励机制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97-198,200.

[3] 王白燕,李伟,朱艳琴.以打造精品为核心 实现优质实验课程资源共享[J].光明中医,2013,28(11):2421-2423.

[4] 陈,罗林波,韩涛.开放实验课程网站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4):39-42.

[5] 杨艺,凌冠华,刘峰.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73-376.

上一篇:英语词汇分析工具软件的功能设计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