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培养之道

时间:2022-06-03 03:26:36

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培养之道

摘要:语文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是相互影响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稳定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主动、刻苦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对促进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学习心理 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完成初中阶段知识积累具有质感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理和心理都处在一个过渡阶段的时期,正确处理初中生语文的亚健康心理,辅助其树立健康积极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发展非常重要。

一、初中生语文学习中亚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解析

现在的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同时也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做人、成才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环境若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就有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研究学生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至关重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家庭、学生本人、教师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长时间的学习。学生自从幼儿园开始,便是学习,长时间的学习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了心理疲劳。

2、缺乏学习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缺乏,必然造成学习态度冷淡,这是产生心理疲劳的常见因素之一。着重交往的动机简称“交往动机”,是指人们倾向于愿意和别人在一起而不愿独处,喜欢与和自己语言、兴趣相同的人相处,喜欢与合得来的人相处,希望同自己喜爱的人保持亲密接触。注重声誉的动机也叫成就动机,是更高一级的社会动机,他们不但希望与人交往,而且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喜欢得到同伴的喝彩。老师的赞扬、收获的成功、在同伴集体中地位的提高,等等,都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发奋。如果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得不到满足、肯定,学生的学习就缺少驱动的力量,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现象。

3、不当的教学方法。语文课总是教学字词,划分段落,总结中心,分析写法,布置作业,把原本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讲成了干枯、抽象的东西,味同嚼蜡,且讲解分析过多,教学内容重复,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厌烦学习,影响了学习兴趣,阻碍了智力发展。”

二、探索培养之道

(一)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以“爱”启迪学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是人类体验最早、影响最大、潜藏最深的感情。不仅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老师、爱厨学的教育。更应在语文教学中用“爱”去启发学生幼小的心灵。其次,以“趣”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最后以“美”陶冶学生,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知识外,同时也要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对孩子们进行美的教育。

(二)培养刻苦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肯定的心理倾向,即培养刻苦的学习态度。在理解中认识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颂主人翁刻苦学习的课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课外活动一是开展课外阅读和观看有关影视片,从读和看中了解名人、伟人及同龄人劲奋学习的事迹,端正学习态度;在评价中矫正,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应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期末检测成绩四个方面进行评价:1、客观评价课堂学习情况。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主要有五到(眼到、心到、脑到、手到、口到)、积极思考、答问情况、实验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评价主要采用观察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2、公正评价作业情况.学生的作业主要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实施评价时。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卡,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3、公正评价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课外学习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观察、参观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一切活动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时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层次地提出要求)。教师根据计划采取个别抽查与集体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4、正确评价期末检测成绩。学期结束后,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检测,检测主要采取笔试,对这次检测成绩,教师要对学生正确评价,不要以一次考试成绩差就认定为智商低,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对阅读写作的效果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首先是传授写法,形成读写技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写方法,形成读写技能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是坚持训练,坚持反复的训练是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的最根本的保证,坚持训练一是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而训练目标又要依据儿童心智发展水平而定;二是培养守时习惯,要训练学生制订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守时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训练学生的坚持性,建立监督机制。这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家长要求要一致,要经常检查学生是否守时,是否完成训练任务,实现训练目标;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促其习惯的养成。教师妥组织定期不定期的评比,学生实现了训练目标,就要给予恰当的表扬、激励形成竞争的局面,强化已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懂得激发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稳定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刻苦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健康的学习心理,才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樊大荣.激发兴趣,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2)

[2]刘士南.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1(3)

[3]郑德平.方安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J].丹东师专学报,1997(2)

[4]张传月.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上一篇: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完善高职教育培养体...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生英语写作提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