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结合”的高职环艺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6-03 09:50:08

基于“校企结合”的高职环艺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根据当前高职环艺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特点和现状,分析和探索适应与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实操经验的学生最受到社会欢迎。通过企业反馈,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真正顶岗,使得企业在培养技术人员方面还要下很多功夫。而有些学生被培养成熟了,能够顶岗工作后又以工资待遇低为名跳槽,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当前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接受刚走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和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环艺专业而言,切实推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建筑制图课程作为与学生对口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是我们当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基于“校企结合”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就需要我们在努力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强调前后课程相关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工作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适应社会需要,转变课程教学模式

当期高校建筑制图课程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开始大量临摹建筑施工图、结构图以及装饰施工图。学生感觉课程难懂,枯燥乏味。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的特色。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入深入分析研究,寻求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建筑制图课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根据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突出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原则,其次,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建筑模型、现代化教育技术及外出参观施工工地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教学质量。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案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建筑制图课程改革的重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增减内容,而从实际出发,根据环艺专业特点进行适当、合理的删减,精选内容,增加与学生就业联系紧密的施工现场的识图、绘图环节,适当减少临摹图例。

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还是面向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岗位,所以应该具备熟练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围绕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删去作用很小的一些章节,例如《建筑制图》的教学内容中,“画法几何”主要任务是研究空间几何元素的投影,以及在平面上表现空间几何的图解方法。而其中的图解方法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很少用到,对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用处并不大,内容也比较抽象难学,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差。其实这部分内容可以穿插在一些实例图中进行讲解,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调整是可行及有效的。

加强实践教学,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构建现场教学的场所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就业需求,在建筑制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组织安排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走校企结合的路子,采用到施工现场、相关设计公司参观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实地了解建筑物的空间特点,熟悉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流程。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前期可以在学校建立的实训室进行,课程后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在就近装饰工程中得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以真实的工程案例为基础,根据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交叉进行,使整个课程安排既有在校内对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的对照图纸的参观教学,又有在校外实训基地或附近施工场地的现场教学。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企业设计的出图标准完成平面图的绘制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为了有校外现场教学的场所,还必须得到相关企业的配合,事实上企业也希望在学校教育中就有工作现场环境的模拟训练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以使他们一旦进入企业,就能迅速融入到生产劳动中。我们在一些活动中,与相关企业也达成了合作协议,为课程改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传统的考试方式凭一张试卷或者一张临绘图纸很难完全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也难以体现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应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绘图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实行平时课堂作业、校外现场绘图、分组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有利于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建筑制图》作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根据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应用性,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本文系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校企结合”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HYJYM22)

作者简介:刘冬明(1978―),男,汉,江苏兴化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海洋生态修复中的产业替论研究 下一篇: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