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6-03 09:46:27

浅谈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部分,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多年来致力于解决的迫切问题。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利用政策性杠杆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和利用市场化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都有积极举措,效果明显。但总体而言,仍不尽人意。如何强化市场化解决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是值得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如何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一些探索,以供参考。

一、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湖南农业产业发展快、来势猛,从种植、加工、贸易到仓储,涌现出一大批初具现代企业雏形的龙头企业。他们以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立足本地,辐射全国,使我省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和农产品的价格影响,使它们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1、农产品货源的制约

公司+农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营形式,即公司利用自己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在播种之前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民签订要约,将一家一户农民生产的产品集中收购、加工、销售。这种组合形式,对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努力方向。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发现真正做得很成功的或者说比较稳固的公司少之又少。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受到了农产品货源的制约,从而影响其生命力。公司与农民签定的农产品价格都是种植前的预期价,且往往都在此基础上高出5-10个百分点,其目的在于稳定货源。但往往事与愿违,产品上市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预期,农民要求履约;如果市场价格高于预期,农民则违约不交产品。据有关资料统计,龙头企业的订单履约率在80%以上的仅占40%左右,这样一来,公司面对的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和亏损。

2、农产品价格的制约

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行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所有因素的影响,最后都集中在价格这个核心因素上。不管是丰年、欠年因素,国际市场因素,或是政策因素,人为因素(囤积奇居、农民惜售)等等,都会在农产品价格上得到充分的反映。农产品产业链长,构成复杂,对整个社会敏感,牵一发动全身。因此,价格问题成了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单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作用是有限的,还是要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如何发力,其中一条重要途经就是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来稳定产品货源和消除农产品的价格风险。

二、期货市场是解决农产品价格问题的有效载体

目前,我国期货品种共有22个,其中涉农品种有11个。这些品种的上市,对我国农业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部分省区,农户及涉农企业根据期货市场价格安排生产、调整结构、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取得明显效果。

1、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期货价格是完善的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价格往往被视为一种权威价格,成为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研究世界市场行情的依据。由于期货市场上的参与主体较多,市场的流动性强,交易规模大,因此期货价格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特别是能反映出在未来某个时间段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预期,具有超前性比较强的特点。它有利于政府根据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价格行情和走势,分析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充分利用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引导和调控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减少盲目性;也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生产与销售计划,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供给量,促进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抑制价格在年度、季度闯的剧烈波动,减少因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我国的玉米、白糖期货自上市以来,经过几年的市场磨合,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它的价格信号已成为指导这两个品种种植、加工、贸易的权威价格,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为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期货市场容量大,而且结算价与现货价基本趋合,即基差(基差=现货价一期货结算价)变动合理,可以同时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进行等量的、方向相反的操作,得到两个市场盈亏相互抵消的结果,从而实现预期收益,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企业利用现货、期货两个市场,来制定规划、调整结构、锁定成本、稳定收益。特别是我们的涉农企业,由于拥有现货资源,相比期货市场上的其它参与主体而言,在实物型套期保值中处于比较主动、灵活的有利地位,可以依据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择机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预先锁定生产成本和利润,回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市场风险,效果显著。

3、期货市场快捷的信息传递、严格的履约保证、公平公开的集中竞价、简便快捷的成交方式,全方位地、迅速有效地抹平区域性不合理的价差,达到资源配置效果。同时,期货标准仓单到银行质押进行短期融资,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项创新业务。即期货交易所和商业银行合作,推出企业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标准仓单进行质押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因有了变现能力极强的仓单作为抵押物,资金风险几乎为零,因此银行也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4、交割库功能的发挥,标准仓单的实物交割,对活跃一方物流、提升农产品质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广西实行的白糖期货标准仓单全国通用,实现了白糖仓单的高效流通,方便了广西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物流配送,拉近了物流距离,节约了物流成本。同时也促进交割库所在地物流业的发展。我省华昌棉麻公司,参照期货标准仓单的质量要求,派出技术员指导棉农种植加工棉花,使棉花质量大大提高,无论是纤维度、细度、成熟等都达到了优质棉标准。当年,每斤子棉增加收入约0.3元。

三、我省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家一户的农民有期货知识且参与期货市场的不到1%,绝大部分农民不知道期货是什么;二是涉农企业对期货略有了解,但不懂得如何利用、如何参与、如何操作,占涉农企业80%以上;三是有很少部分涉农企业既懂期货,又想参与,但缺少资金,占80%以上;四是受资金政策性(国企)限制,占95%。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全方位的知识普及

首先,政府部门在普及期货知识方面力度不够。中国证监会以监管者的身份,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积极开展以风险提示为主的投资者教育,但它的局限性在于:一是它的对象是投资者,二是它只是一个风险提示,不是全面的知识普及,三是它的行政资源有限,号召力偏弱。其次,真正产生了效果的要数几家期货

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期货公司)。他们利用培训班、媒体、沙龙、论坛、讲座等形式,在传播期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再次,媒体的主体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近年来,报纸书刊等平面媒体在普及期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电视网站等媒体关注这个市场的新闻多一些,而在如何传播期货知识方面似乎有些乏力。

2、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利用期货市场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受期货市场发展阶段性等客观因素影响,各市场参与主体对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对期货知识的学习和对期货功能的研究,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功能的氛围尚未形成。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期货市场的宏观导向和具体政策扶持与培育,企业对期货功能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利用期货市场功能。作为粮、油、棉主产区的湖南粮油棉生产、加工、贸易、仓储企业,对期货市场的最主要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功能了解不深,研究不透、准备不足。

3、政策托市,弱化了市场功能发挥

我国改革开放始于农业(第一产业),经过30年的实践,成就是显著的,但是相对二、三产业来讲,它落后了。其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市场化程度有逊于二、三产业。如何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应该作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重要课题来研究。这些年来,各级政府为了三农问题,没少下功夫,包括政策倾斜、人力、物力的投入等等。但具体而言,一些政策的制定,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是没有充分考虑利用市场的作用,或者说是还不够科学,做了很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费力不如愿的事情,且还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育。笔者在一家中央储备粮仓库调研时,谈及去年我国菜籽油价格大起大落时,该库负责人说:去年底,国家为了解决菜籽油市场价格偏低,伤害农民利益问题,决定在菜籽油主产区国家增加储备40万吨,每吨价格4400元,而当时市场价每吨只有3600元,且增储40万吨,也只能解决农民手头存货的20%。由于供大于求严重失调,分配增储额度就有利可图,但按政策规定,这部分利仓储企业又不能得。这位企业负责人坦言,虽然我不能得,但我有主动权,想买谁的就买谁的。由此,我们就事论事是否能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政策是好的,但是杯水车薪,大部分农民没有享受到政策的好处;第二,没有解决问题,靠一只有形的手来解决庞大的市场问题是有困难的;第三,政府付出了财力,大部分农民没有得到实惠;第四,滋生了利益输送渠道,影响政府形象;第五,长此以往,市场化难以发育,市场功能难以发挥。

4、人才短缺,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

期货是资本市场的高端表现形态。它的服务功能和风险,远大于资本市场的其它产品。因此,要掌握好它,利用好它,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它,认识它。目前,学习它、认识它的人为数不多,导致了这个市场的人才短缺。首先是我们的职能部门懂期货的人少之又少,就谈不上如何来利用它为经济服务了;其次是市场主体,知道期货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效益的也知之不多,缺少参与,没有考虑打造期货经营团队,也就没有期货人才培育计划;再次,期货经营机构步履艰难,没有吸引人才的动力。上述原因的产生,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期货乱市”,人们对期货仍心有余悸。

四、几点建议

1、全方位地普及期货知识

首先是各级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特别是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改变观念,热心这项工作,懂得这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工作,主动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期货监管部门沟通,支持这些部门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积极引导媒体加强对期货知识的传播,鼓励各高校、学术团体、行业自律组织都来参与这项工作;其次是政府牵头,加强与金融机构、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现货企业等参与主体的合作。

2、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利用政策杠杆,强化市场作用

首先,在目前的情况下,想一下要单个独户的农民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农民走“农户+龙头企业+期货市场”或者是“农户+农户自发组织的合作组织+期货市场”的路子,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用产业化、集约化的模式使农民、农业企业有参与期货市场的基础和能力;其次,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要在体制、机制上多做文章,如细化和创新国家的“三农”政策,把有限的财力用在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起来,扶持粮油棉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粮油棉投资期货市场投资基金,奖励期货中介机构(期货公司、交割库)落户湖南,制定高级期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建立信息平台、知识普及平台等等,而不是动不动就在价格上做文章(我这里不是否定价格杠杆的作用)。

3、统一认识,纠正偏见,深化合作

首先是要统一各级政府官员和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对期货市场的认识。由于期货工具专业性很强,传统的金融学教育对金融衍生工具涉及很少。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政府、金融机构中普及期货知识和期货会保理念,使我们的政府官员和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们了解、掌握并充分利用期货这一良好的避险工具,来领导和服务“三农”工作。其次是要纠正政府官员和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们对期货市场的偏见。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初期经历了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近几年来,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境外进行投机式的操作,造成了“中航油事件”、“中储棉事件”、“国储铜事件”等境外期货交易巨亏事件,也对期货市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偏见,需要我们对这些负面影响予以改变。再次是金融服务机构要吸收国外同行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期货市场,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农民收益,同时,也给金融机构自身带来效益。

4、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鉴于目前人们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期货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一个过程,市场各方主体参与期货市场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期货才人匮乏等多方因素,建议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选一到两个粮油棉主产区且经济环境较好的地市进行试点,然后稳步推进。

上一篇:论精益管理在保险经营中的运用 下一篇: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