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时间:2022-06-03 09:18:58

小学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英语是一门丰富的、鲜活的语言,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发展于生活,任何脱离生活的语言都是不真实的。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应是将英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从而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把自己一直以来所遵循的这种教学模式美其名曰“英语生活化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英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让英语教学与生活真正地结合起来呢?以下是我在“英语生活化教学”中一些粗浅的尝试和大胆的设想,望能产生抛砖引玉的效应。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我们所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课本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材,它包括:学校、家庭、饮食、服装、动物、颜色、数字等。这些话题都莫过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它们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产生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

1.教学内容生活化

英语不仅仅是课本中那些沉闷枯燥的单词,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英语,这取决于教师是否有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英语”,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有一种习惯,备课的时候总会绞尽脑汁去挖掘与书本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生活元素,然后想方设法把它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经过多次的实践发现:凡是离学生实际生活越近、学生越熟悉的话题,越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也特别高效。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9 Shapes的时候,我课前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与文中图形有关的实物。这些表示图形的单词原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无论是读音还是拼写都属于本册书中比较难读难记的,然而在课堂中当学生们呈现这些他们从自己身边找来的圆形奥利奥饼干、长方形的直尺、正方形的橡皮、三角形的三明治等,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形状时,他们读得特别认真,学单词的速度也比之前看着图片读提高了很多。这样生活化地处理教材,唤起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们感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并促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英语。

2.活动设计生活化

西方有位教育家说过:“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因此,在课堂上我总会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活动,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学习英语。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8 A camping trip时,我事先在教室里放置了一个简易的帐篷,随后在Free talk这个课堂环节中,我告诉同学们我今天打算去野营,并邀请大家跟我一起去野营,接着我们一起在帐篷里找到了野营时需要带的东西,也就是我事先放在帐篷里的本单元的新授单词。由于这些单词都是在我创设的野营活动中逐一呈现的,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学得不亦乐乎。

由此可见,课堂中只要教师善于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会倍感轻松和快乐,英语教学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3.教材整合人性化

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教科书的作用,有人把教书比喻为 “戴着脚镣跳舞”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考核的最终目的,而成为教材的奴隶,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六条是: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丰富课程资源,更要合理利用和优化课程资源。因为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和开发,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英语走进生活。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单元的时候,假如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去授课的话,教师一般都会直接采用课本中已经提供的街道地图,让学生去操练“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或者“How can I get to...?”的句型。但考虑到“课本地图”涉及的地点school,supermarket,post office等都是书本中“死”的地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死”的地点仅仅是单词的一个符号而已,在作为语言内容运用并进行语言输出的时候未免显得过于单调而且不真实;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英语对话交流的时候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于是我把“死”的地点变“活”,尝试把学生每天生活的school,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supermarket和post office等带进课堂,用真实的“生活地图”代替“课本地图”来学习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和“How can I get to...?”的句型。尽管地图中都含有相同的地点名词,但由于我设计的“生活地图”真实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都愿意投入到有意义的英语学习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此可见,来源于生活的教材更加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带着生活化这一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合理整合教材,根据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

二、作业设计生活化,提升学习潜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然而,英语并非我们本土语言,尽管我们学了那么多年英语,然而能够运用英语的环境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根本无用武之地。要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仅仅依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之外我还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一片天空,设计一些有趣的生活化作业取代传统的机械化抄写,我是这样做的:

1.设计交流性作业

安排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回家后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每节课前,我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

2.设计操作性作业

如布置学生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这一目的,他们书写标签、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WTO,CCTV,VCD,kg,E-mail,Windows等。

3.设计习得性作业

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能手”;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4.设计探究性作业

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如: “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What colour is red and blue?”“apple有哪几种颜色?”高年级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dragonfly,探究ant、bee的生活习性等。

以上这些生活化的作业都特别受学生欢迎,他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乐此不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习环境生活化,拓展学习空间

课堂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沃土,然而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性,而缺乏学习的人文性。我一直在设想,假如我们的英语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过于拘谨的环境,能够打破传统,营造一个真实而宽松的、人性化而又不失温情的环境,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学习英语,用英语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会生搬硬套地去回答老师的提问。我所设想的“英语活动室”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家园”,里面有学生喜爱的fruit,animals,toys,还有英语书里Mike和David等卡通人物在向大家招手;我所设想的“英语活动室”是一个colourful的 “乐园”,里面有模拟的KFC,supermarket,还有正在举行“animal party”的zoo等;我所设想的“英语活动室”是一个温馨的“学园”,里面设有生活吧、阅读吧、交流吧,还有听音吧。在交流吧,有外教可以随时与我们用英语交流;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只要来到听音吧戴上耳机就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学习空间。想象永远都比现实要美好得多,但我深信:假若给英语插上梦想的翅膀,或许有一天它真能飞翔,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真能带上我的学生在设想的“英语活动室”里自由地用英语畅谈人生与梦想!

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纽带,而课堂生活化教学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在生活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只要教师把英语课堂敞开,让生活融进来,那么英语教学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要教师能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一片运用英语的天空,给英语教学插上生活与梦想的翅膀,那么学生必将会搏击长空、自由翱翔!

上一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作业差异设计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