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把时政教育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

时间:2022-06-03 08:57:47

浅谈把时政教育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

时政教育主要是指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教育,是独立于思想政治教材之外,又与教材紧密联系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

一、时政教育引入思品课堂不容忽视。

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政特点,注重人文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必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不容置疑的任务之一。

时政大事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必考内容。回顾以往的中考,时政热点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地位日益突出。不仅表现在选择题、更多以材料的方式呈现,以提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许多政治教师对时政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七、八年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是无视“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的要求。只是到了初三临近中考时才“集中突击”把“时事条条 ”划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违背了时政教育的初衷。这样做,只能导致学生对这项教育活动的误解、畏惧、甚至厌烦。

可见,思想政治课切实加强时政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把时事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1、课前善于收集整理时事。首先是教师在平时要善于收集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做到对当地、国内外的重大事情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作为“教学资料”适时运用,另一方面也才好指导和驾驭学生对时事的收集和理解运用。

2、课堂善于把时事与教材内容衔接运用。新闻天天发生,时事包罗万象,人的精力有限且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新闻都去拾来,在收集过程中要学会“筛选”和“提取”,在教学过程中要“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因此教师对时事的收集和应用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教科版转思品九年级讲《爱好和平》时,我们收集最新的我国领导人与菲、越、韩、朝等国家领导会晤或切磋“共同开发、和平共处”的时事,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我国极力撮合“和平谈判”通过“对话”方式进行解决等;又如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就列举“建党90周年来的巨大成就”的时事报道(像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升天等);讲《总体小康》时,引入一些地方最新变迁的新闻报道和有的地方仍然处于贫困的新闻报道(像世界第一村“中国华西村”和贵州连续干旱局部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等);讲《关注弱势群体》时,列举最新国家支援灾区、社会组织到贫困地区的新闻事例(像舟曲特大泥石流、9.18渠河特大洪灾等);讲《人民当家作主》时,引入最近的“人代会”决策的新闻报道(像2011年3月5日至14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控制在4%、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等重大决策的时事内容)。这些内容必须靠平时的收集,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3、培养学生观看时事新闻的习惯。学生有种错误认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无关”,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关心时事是将来的事,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看新闻的习惯。比如晚自习17:30可让学生收看中央新闻,20:00可以收看晚间新闻,课余时间可让学生收看地方新闻;双休日回到家中要求学生按时收看新闻节目,看后做好新闻大事记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收看、收集时事的习惯。

4、开展时事讨论活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收集和整理时事的兴趣,开展时事讨论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事件”日方扣押我瞻其雄船长,就此事我组织班上同学分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如何对待这件事?”“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各组代表发言不一,特别是在“如何对待这件事”上,有的同学主张打、有的同学主张通话敦促、有的同学主张联合国出面解决……总之,通过激烈的讨论,既增进了爱国情感,还实现了“激发学生时事兴趣”的目的。

5、开展课前3分钟时事播报

开展课前3分钟播报,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一条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的有效途径。课前要分好小组,排出轮次,每堂课前3至5分钟让两个小组的代表上台给大家报告上堂课后到本堂课前发生在校内外、家乡、国内外大事,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见解,看哪个小组播报的时事最有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处理信息方法,提高观察力、鉴赏力、语言表达等能力。

三、把时事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意的地方

1、选材要有针对性。针对性是实现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保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是增强时事政策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只有把时事政策教育贴近学生,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使时事政策教育目的得以实现,并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选择时事的材料不能盲目地什么都选。我认为在选材方面要着重考虑三方面:一是能体现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国内外大事;二是同思想政治课教材有紧密联系的大事;三是按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该掌握和理解的国内外大事。这样才能达到准确和有效

2、内容考虑知识性。时政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与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但引入时事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目的是帮助对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因此运用时事教育时要考虑科学性和知识性。例如在讲《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时,引入“感动中国人物”或“全国(市、省)道德模范标兵”,既是为了树立典范让学生有学习榜样,更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实现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讲西部开发时,引入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战略、投入、重视等时事,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教材内容。

3、形式注重多样性。单一的引入方法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时事教育,以使学生乐此不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播报、教师讲述、时事讨论、焦点辩论、新闻播报、热点评论、时事竞赛、时事墙报(板报)、观看新闻等。

上一篇:初中语文活动教学问题探讨 下一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英语教学基于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