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审美修养与创作能力

时间:2022-06-03 03:32:35

浅谈小学美术审美修养与创作能力

摘要: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是美术活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推动的两个方面,美术欣赏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含糊性、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小学生审美修养与美术创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修养;美术创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28-01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美术创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发挥之中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一 美术欣赏的特性

1.差异性与多样性。并不是每个艺术品都能被人们所接受,也并非所有的受教者都能获得相同的感受。受教者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审美情趣、受教层面就不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它祥和、谐美的意境,神秘莫测的微笑,使人们静心自省,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然而,性格禀赋的不同也会导致艺术接受的差异性。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受教者的欣赏过程中,流连险山奇峰的是性格雄奇勇敢者;驻足高山流水的是清纯天真者;畅怀大河广漠的是苍凉雄浑者。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使不同性格的受教者产生共鸣,受教者的接受出现不同的层次、差异性和多样性正是提升个性化的审美修养的内因,进而才会有不同的美术创新。

2.不确定性和含糊性。艺术品不是客观世界的精确对应物,它的形象体系和意义结构中具有不确定性以及空白点可以激发、召唤受教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趣味去补充、确定,进行想象性的再创造。因此,导致艺术教育的施教者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会以不同的方式在艺术接受过程中被解读,形成对同一艺术作品的不同审美结果。因为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不确定性和含糊性,即没有一个标准去欣赏某艺术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去解读艺术品,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不同的共鸣点。

3.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审美教育接受的发生需要欣赏者和艺术品的相互作用,意境丰富的艺术作品只是为审美创造提供可能性,而审美教育接受的实现,还有待于欣赏者参与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4.共同性和一致性。上述三个特性设计的都是艺术欣赏的差异现象,但实际上艺术教育的接受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受教者在接受相同的审美对象时,必然会产生对这部艺术作品以及其中相对确定的艺术形象或相似的观点、思考、启示。所以,欣赏艺术作品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修养是有共同作用的。

二 美术欣赏课的具体实施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不可忽视,让学生学会自己造型。学生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画下去。学生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学生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学生不能理解的东西,教育者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学生会感到画画是一种压力,减退画画的兴趣。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①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②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③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④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为了开拓学生们的眼界,教师或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可以带学生去看画展,博物馆看文物展,这样与艺术品零距离接触可以实现受教者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提高了自己的审美修养。农村学校的儿童,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绘画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

上一篇:加强英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下一篇:权力寻租,青年才俊何以受贿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