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时间:2022-06-03 03:25:17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生活情境 数学故事情境 游戏情境 数学实验情境 提出问题情境

“要想学好一门课,首先你要对这门课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都要有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所谓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掌握新知识。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教学要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周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在讲授试验频率估计理论概率这一节新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师:同学们在过生日时,非常希望得到家长和同学及老师的祝福。那么要是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他们会多么开心啊。我们统计一下全班同学有没有生日是同一天的?大家猜想一下,一年有365天,一个班有50名同学中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大还是小?概率是多少?我用两个同学同一天过生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出了“一个班有50名同学中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大还是小?概率是多少?”的问题,启发学生对频率和概率问题进行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营造了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及尝试和表现的欲望。

二、创设数学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数学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解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一天,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确定事物的位置。”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新授环节中。

又如:学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以讲述高斯小时候巧算“1+2+3+……+100=5050”的故事;学习乘方时,可以讲述印度国王奖赏米粒的故事;学习类比时,可以讲述鲁班发明锯齿的故事,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爱游戏是人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发现、体会并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进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例如:在《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要在课前准备八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这八个单项式是四对同类项单项式,卡片上分别写着:a,3a,2a■,-3a■,2ab,3ab,2x■y和5yx■。然后,需要挑选八个学生做游戏,把这些卡片一一分给这八个学生,每人一张。之后,把这八个学生分成两个组,A组是拿到a,3a,2a■和-3a■卡片的学生,B组是拿到2ab,3ab,2x■y和5yx■卡片的学生。游戏规则是,我宣布开始后,让这两个组的学生分别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上的单项式找到与拿着同类的单项式卡片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朋友,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最后看哪个组最先完成游戏,找到自己的朋友。学生对这类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意识很强。从而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精神。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易获得了同类项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数学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比较常见,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数学结论。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的教学过程中,得出了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等概念后,我是这样设计的:以班级座位的某一排为x轴,某一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了它们的正方向,随着x轴、y轴的不断变化,让学生画图找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坐标。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比单纯出几道数学题让学生解答效果明显好得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创设提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问题,没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以建筑师的身份思考:在学校正对校门的主干道上修筑一尊雕塑,要求在校门口测得雕塑顶部的仰角为25°,雕塑高5米,你能计算出雕塑离校门有多远吗?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纷纷画图计算,但很快发现以现有的知识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这节课的内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创设提出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自主地钻研、探讨、合作。

在情境创设中,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重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朱万成.浅谈对学生学习数学情感的培养.中学数学研究.2004/09.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2002.9.

上一篇:高中语文名著教学三部曲 下一篇:浅论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