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6-03 02:19:37

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出现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 就业观 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65万人,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方性本科院校既不属于“985”或“211”重点高校,又不属于时下国家重点发展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使得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就业观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就业的态度以及就业的结果。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实际情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扩大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缓解就业严峻形势提供可行方法。

二、调查样本设计与调查结果概况

本次调查以嘉兴学院2013,2014,2015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嘉兴学院生源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内,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因此通过研究嘉兴学院学生的就业观,我们可以得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一般结论。

(一)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共1500份(其中电子问卷700份,纸质问卷800份,分别是2015级750份,2014级500份,2013级250份),总共回收1465份,回收率为97.67%,其中有效问卷1431份,有效率达95.4%。本次调查的问卷涉及就业去向及期望、影响就业选择因素、就业途径、职业规划等方面问题,力图通过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就业去向及期望方面

通过整理分析图1的数据我们发现,当被问及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前景是否乐观时,56.3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呈不乐观态度。而被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时,有约78.05%的大学生的月薪期望在3000元-5000元人民币以上,对自己薪金上的期望又相对较高,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当被问及毕业后选择就业地区的问题时,53.97%的大学生选择在中小城市就业,这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生源多数来自于省内各中小城市有关,多数学生更愿意回到生源地工作,而仅有12.17%的学生愿意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被问及就业会选择的单位时,43.12%的同学倾向于选择大中型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稳定性较高的单位,仅有22.87%的同学选择去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可见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单位的选择上对自己有较高的心理预期。另外有19.31%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形式解决自己的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被问及是否有过创业的想法和行动时,有47.89%的大学生表示有创业的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更有12.24%的大学生表示已经将创业的想法付诸行动,这与浙江省私营经济发展活跃和互联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对创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三)影响就业选择因素方面

通过整理分析图2的数据,我们发现针对求职时优先考虑的因素选择上,按照重要度排序,最重要的是发展空间,其次是薪酬待遇、职业稳定性等因素。而在被问及家庭因素会否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上这一问题时,64,23%的大学生表示会影响,且家庭的人脉关系和父母的期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家庭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是突出的。

(四)就业途径方面

由图3数据可知,在理想就业途径的选择上,61.04%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传统专业人才招聘会、学校推荐及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寻找就业机会,同时有20.48%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互联网平台求职。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途径选择上趋于多样化。

(五)职业规划方面

由图3数据可知,83.04%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对自己没有实质性帮助。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

1)就业主体性意识增强。

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能理性地把自身需求和就业形势相结合,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会优先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对国家就业形势变化和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部分大学生已经开始积极响应鼓励创业的政策,树立起了“创业是就业”的新观念。

2)就业途径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利用学校提供的相关信息、平台,尝试传统的市场招聘的同时,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作用,搜取招聘信息,扩大应聘的范围,增加了就业单位的选择性。

3)就业心态不成熟。

当前,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下,对未来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和对创业中遇到的挫折,易产生退缩消极的心理。另外,大学生在就业中仍存在着对父母、家庭的依赖心理,在就业选择中容易受到两者的影响。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就业期望值和心理定位存在偏差。

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知,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就业前景不太乐观,另一方面却在薪金期望上偏高。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上升,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性人才的短缺和普通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井喷形成鲜明对比。形成这种落差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没有从社会需求和自身的优劣势出发考虑就业的选择,过分苛求自身的工资待遇。

2)就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选择主要面向经济发达地区、高薪职业、热门职业,相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则很少有人问津。择业地区和岗位的集中化使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同时大学生就业主动性不够,缺乏自主创业的行动力。

3)存在职业规划方面问题。

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普遍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就业目标模糊。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或资源的匮乏无法系统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其没有科学的自我发展计划。以嘉兴学院为例,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是每三年修改一次,而在现在劳动力市场瞬息万变的当下,仍然会造成专业课程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与社会相接触,没有真正面对就业的压力,即使对当前形势有所了解但依旧会存在侥幸心理,懒于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4)存在从众心理,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诚信是立人之本,而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又一问题就是诚信意识的缺乏。问卷显示当出现更好的工作单位时,更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跳槽。违约率不断升高,不诚信的意识让他们在就业选择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这是影响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另外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也普遍存在盲从心理。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迷恋各种证书以及所谓的工作经验,由此可看出,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其实是很模糊的。

四、纠正大学生就业观偏差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1)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改进职业规划课程设置。

高校应就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现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大学生树立乐观健康的就业心态。同时,高校对于职业规划课程也应高度重视,从大一便开始引导,并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全过程。其中高校的指导内容,需脱离传统的纯理论知识,结合一定的实践指导,引进优秀的人才资源进行面对面的经验交流。

2)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操作能力。

显然,与重点高校相比,地方性本科院校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因此,地方性院校就更加需要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出发,了解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打造应用型人才,增强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家庭方面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相对顺利,因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也不够稳定,当其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更需要家庭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家庭的支持也更有利于引导他们发泄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其次,家庭还可以通过加强和子女的沟通交流来向他们传达就业信息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另外,家庭还应该向子女传递多渠道就业的观念,对子女进行责任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承担责任,对其自主创业也应表示支持。

(三)学生自身方面

1)调整就业心态,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应善于调整自身心态,不急功近利,不退缩畏惧,勇于承担责任,强调诚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素质的培养。另外,大学生应注重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和加强沟通交流能力,此外,涵养水平也需注意,包括言行举止和气质修养。坚持外在和内在条件一手抓,加强竞争优势。

2)从实际情况出发,打破传统就业观。

大学生应以自身实际条件为出发点,不高估自身价值,不低估未来就业形式,合理预估工薪收入。同时,打破传统观念,就业应从自身爱好、市场需求等发面出发,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文献参考:

[1]饶进,杨玉凤,蔡立雄. 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

调查与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14(2):108-113.

[2]杨智平,刘学文,王飞.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误区分析及引导[J].现代教育,2013(2):38-41.

[3]高静,祁仁前措.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与转变[J].延安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0-42.

[4]钟亿华.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2012

(7):105-106.

[5]王逢云,王志锋.社会转型期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与对策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107-109.

[6]吴东.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鄂州大学

学报,2013(7):57-59.

课题:“嘉兴学院2015年校级SRT项目“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与分析”。

上一篇:浅析地理课堂中如何应用过渡语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