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时间:2022-06-03 12:20:43

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历来是公认的难题。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学作文究竟应该从哪儿起步呢?当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在写作时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满是空话,言之无物,形如流水账。在我们农村学生所接触的都是些山山水水,家畜、农具等,这就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入手,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由于农村学生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他们感到写作文很困难。课堂上歪着小脑袋半天也写不出一句话。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写作为乐事,让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也想写、会写、甚至爱写呢?

一、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班里可以举办“听我读最精彩的日记”活动,“定时定题小组说话竞赛”活动,以及“佳作朗诵会”“手抄报展评”活动。一次,我拿出一本适合中年级学生读的日记,我津津有味地介绍起其中的一篇《我心爱的小闹钟》,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闹钟,同学们见了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小闹钟身上。我开始介绍小闹钟的造型,然后朗读《我心爱的小闹钟》,“小闹钟非常漂亮,它的造型是一幢鲜艳美丽的黄房子,好像童话中时间老人住的小木屋,三角形的屋顶上有一个短短的烟囱。屋顶下面的墙上,有一副圆形的钟面,洁白的钟面就像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钟面上有十二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四根长短不一的指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和闹针。你瞧,黑色的时针和分针移动得很慢很慢,像两只乌龟爬行,而红色的秒针呢,一蹦一跳,不停地往前跑,就像骄傲的兔子,正与乌龟赛跑呢!”学生们听得很入神,从那一双双眼睛里,我看到他们对小作者的羡慕。于是,我说:“同学们,只要你们坚持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或者喜欢的事写下来,也能写得这么好。到那时,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你的作品。”这番话激起了学生的愿望,他们一个个都是胸有成竹,壮志凌云的模样。

二、运用“迁移”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我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设立自主自能作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进行写作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写日记就是把平时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成写作素材,这样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每周写周记,学生就会注意观察,注意积累生活中的点滴,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写作能力。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与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四、说写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任务。重视说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从说到学可以使作文教学降低坡度,减小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从低年级起就应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首先,创造各种机会训练学生愿说。平时在语文课上的积极性,另外还采取了游戏说话、观察说话、制作说话。如游戏说话,开展“借东西、让座”等小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训练。观察说话即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景和事。观察前提出要求,观察时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后通过指导让学生把观察的讲出来。制作说话是让学生先动手制作再进行说话训练。首先培养学生会说,运用范文中的语言。有的文章语言动作精练、琅琅上口。如《秋天》课文用了几个比喻句。把黄叶说成“电报”把黄叶说成“运动场”,生动的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范文,让学生朗读背诵。其次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或看图示,要求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再按顺序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明确了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能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的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五、绘画架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前人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当然是对达到高品位、高境界的诗画的评价,但由此也看出诗画之间的渗透与相融。这种渗透与相融,则是绘画与写作可以结合的教学基础。例如:“母亲节”快到了,我让学生画一幅画送给妈妈以表达心意。我说:“同学们能把你们想画的画画出来吗?”学生们兴奋极了,拿出彩笔在纸上涂抹起来。等大家都画完了,我说:“你们能用文字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吗?”学生们有的写,我送给妈妈一束花,祝妈妈身体健康;有的写,我给妈妈做家务;还有的写,我给妈妈买了早点……学生写得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这样每个人都会乐于写作,乐于表达,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上一篇: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启示 下一篇:让积木建构游戏“活”起来